第182章 李隆基盘点视频结束,李渊要给李建成和李世民做个了结

    不单单是李世民,贞观群臣此刻的内心之中都是非常无语的。



    房玄龄忍不住道:



    “死了安禄山,又来了安庆绪。”



    “好不容易安庆绪也死了,结果又出了一个史思明?”



    房玄龄的吐槽,也是在场所有的大唐臣子们心中的想法。



    无奈,非常的无奈。



    长孙无忌感慨道:



    “每一次以为大唐朝廷就要胜利收官的时候,总能出现一场大败。”



    “这种感觉,简直了。”



    长孙无忌的吐槽,更是引发了众人的共鸣。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看了一眼李治。



    “为善啊,你的这个孙子和曾孙,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



    听着李世民的吐槽,李治羞愧难当,一时间无言以对。



    李泰觉得找到机会了,立刻就开口道:



    “那可不?潼关之战,就是李隆基瞎指挥才导致的失败。”



    “现在这个邺城之战,又是李亨胡搞瞎搞,竟然不设主将,派了一个宦官来监军!”



    “若是宦官都会打仗,那天底下恐怕就没有不会打仗的人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一次的邺城之败,表面上是唐军因为大风的缘故而失败,但实际上还真是和李亨的骚操作离不开关系。



    不说让郭子仪为主帅吧,哪怕是让李光弼作为主帅,用李光弼分兵袭扰寻机歼敌的计策,那也是稳赢!



    故而,根源还是在李亨这家伙压根就不相信前线的将领上。



    李世民点了点头,叹息道:



    “君臣之间的猜忌究竟有多么坏事,在这场叛乱之中可以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若是李隆基和李亨哪怕能多对前线的将领们保留一些信任,这场战争也早就已经结束了。”



    李世民说话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李世民就没有猜疑过臣子吗?其实也是有的。



    大唐战神李靖,不就被李世民一句“药师莫非是想要成为下一个司马仲达”给吓得躲在家里,还把家里的大门和影壁都拆掉了?



    可即便如此,在李靖出征突厥、吐谷浑的时候,李世民对李靖也是全盘信任,让李靖自由发挥,从来不加以任何干涉。



    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李靖才能做到百战百胜,用胜利回报了李世民的信任。



    李世民是真的搞不懂,为什么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就做不到呢?



    李世民越想越是恼火,将目光投向李治。



    “为善,你来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只要李治的答案不够让李世民满意,李世民就一定得狠狠地教训李治一顿,才能消除心中的怒火。



    李治额头滴下汗珠。



    李泰见状,顿时开始了冷嘲热讽。



    “哟,咱们大唐疆域最大的皇帝陛下,怎么还流汗了呢?”



    李承乾听到这里,也有些忍不住了,就怼起了李泰。



    “四弟,你别天天挤兑九弟。若是你来当这个皇帝,肯定还比不上李隆基和李亨之中任何一个呢。”



    李泰大怒,当场就和李承乾爆发了一场口水大战。



    李世民原本就很生气,听着这两个儿子的吵架更是心烦,直接拍了桌子。



    “够了,你们两个都给朕闭嘴,让为善自己来说!”



    李承乾和李泰这才停下了嘴巴,但依旧还是怒目而视。



    事到如今,反正大家也不需要装了。



    兄友弟恭?去你的吧。



    李世民再度将目光投向李治。



    经过这么一个变故之后,李世民的心中是越发恼火了。



    李治的答案一旦不满意,那可就不是简单的被训斥一通了。



    李治擦了擦汗,开口道:



    “儿臣觉得,这其实还是和李隆基以及李亨的生长环境相关。”



    “这父子两人的成长过程,实在是太缺少安全感了,父皇。”



    李世民闻言,不由一怔。



    李治说的确实也没错。



    李隆基从小就被奶奶武则天囚禁在深宫之中,直到十几岁才重见天日。



    好不容易被放出来,又亲眼见证了神龙政变,紧接着又主导了接下来的两场政变,才最终夺得大权。



    李亨虽然小的时候没被囚禁,但也亲眼目睹了几个兄弟之间对皇位的争夺。



    成为太子之后,更是被李隆基用李林甫刻意打压多年,就连心爱的妻子和侧妃都被李林甫给弄死。



    这种高压之下的成长环境,自然而然的就让这对父子养成了极其多疑的性格。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身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忠心耿耿的人,什么时候就会选择背叛!



    李治定了定神,继续开口道:



    “况且,有安禄山这个满口忠诚的臣子在眼前,谁又能确定,接下来的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等人不会是下一个安禄山呢?”



    “潼关之战和邺城之战的失败,就是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心中怀疑情绪的表现所在。”



    “他们是真的很害怕会再度遭遇背叛,故而只能不择一切手段防止背叛,才会做出那些在外人看来无比奇怪的举动。”



    听完李治的话之后,大殿之中的大唐群臣,若有所思。



    李治还真没说错。



    不但没说错,甚至还把真正的原因都给说了出来,入木三分!



    李世民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你说的是对的。”



    李世民突然又叹了一口气。



    “归根结底,源头还是在朕的身上。”



    李隆基和李亨为啥没有安全感?就是因为大唐的皇位实在是太不稳固了。



    觊觎大唐皇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源头就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想到这里,脑海之中第一次对玄武门之变生出了后悔的情绪。



    或许当年真的应该想一些别的办法来改变父皇主意,而不是直接下手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这种后悔的情绪,也只不过在李世民的脑海之中一闪而逝。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也过去了那么多年,就连李渊都死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李世民能够做的,也只有亡羊补牢,想一些办法,争取结束大唐后代皇帝们的这种悲剧。



    武媚娘被处死了,武周代唐也不会再发生了。



    但,这足够了吗?



    李世民觉得,还不够!



    李世民表情疲惫,看了一眼长孙无忌。



    “无忌啊,等散朝之后,你和老房、李绩几个去御书房,朕有事情和你们商量。”



    之前在李世民脑海之中一直考虑的事情,也是时候该拿出来和宰相们讨论讨论了!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哑然良久之后才开口。



    “这大唐,怎么总有一种被天谴的感觉?”



    “每次一到要平定叛乱的时候,就一定会来一场大败?”



    在场的东汉群臣,表情也是非常的微妙。



    宋弘无语道:



    “潼关之战前,臣以为这场叛乱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这大唐把长安都丢了。”



    “收复两京之后,臣又觉得叛乱该结束了。结果,大唐竟然又一次败北。”



    “这大唐难道真如陛下所言,被诅咒了。”



    邓禹耸了耸肩膀,苦笑道:



    “被诅咒就未必,但这些大唐的皇帝们,一个个可真称不上明君啊。”



    耿弇闻言,一声冷笑。



    “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在论到打仗方面,简直给陛下提鞋都不配!”



    刘秀的战绩,神乎其神的昆阳之战,那是史书留名。



    不仅如此,刘秀在任用将领上,也是绝对的信任。



    耿弇当年在征讨山东的时候,就一次次地玩起心跳,各种行险。



    但刘秀知道之后,就一句话。



    “耿弇,当代韩信也。其用兵如此,必有缘由。”



    刘秀不但没有怀疑耿弇,还亲率大军按照耿弇的方案前往支援,最终成功平定山东。



    在这个过程中,但凡刘秀对耿弇多一份猜忌,山东之战恐怕都难以获胜。



    这就是一个明君的能力!



    故而,别看耿弇心高气傲,即便是对宰相宋弘这样的人都不假辞色。



    但唯独对刘秀这个皇帝,他是心服口服。



    刘秀听着耿弇这番话,心中自然也是颇为受用,眯起眼睛笑道:



    “李亨和李隆基的成长环境如此,朕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不过这人啊,有时候真的跳出生长环境带来的思维定势,才能打破一切,浴火重生!”



    刘秀说这番话,那是发自内心的。



    刘秀生来就是领袖吗?



    还真不是。



    刘秀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是自家大哥刘縯和二哥刘仲屁股后面的小跟班。



    长大之后王莽乱汉,刘秀也是跟在自家大哥刘縯一起起兵,充当二把手。



    后来更始帝刘玄因为嫉妒刘縯战功,将刘縯诬陷杀害。



    刘秀面临选择,该怎么办?



    若是按照固有思维,刘秀应该立刻和更始帝决裂,给大哥报仇!



    但刘秀没有这么做。



    刘秀选择了忍辱负重,甚至在外人面前从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同时,还对更始帝各种大表忠心。



    最终,更始帝对刘秀放心了,让刘秀离开,去河北招兵买马发展势力。



    离开更始帝之后,刘秀迅速取得了河北各大士族的支持,最终以河北作为基地,一统天下重建大汉。



    甚至,为了和平拿下中原之地,刘秀还极为大度的“指洛水为誓”,原谅了当初诬陷和杀害大哥的主谋之一朱鲔,并将朱鲔封侯,让其得以善终。



    这也就是为何后世史家、皇帝们这么痛恨司马懿的原因。



    人家刘秀面对的可是杀兄仇人,指洛水为誓之后,都能做到承诺。



    司马懿同样指洛水为誓,回头直接杀了曹爽,篡了曹魏。



    这是人干的事?



    言归正传,若是大哥刘縯死后,刘秀愤而起兵反抗更始帝刘玄的话,以当时刘秀那点势力,只能是白白送人头,死了大哥又赔上三弟。



    正是因为刘秀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出了在世人看来难以想象的行为,才最终得以活命,并创下光复汉室的大业。



    而李隆基和李亨,却没有跳出这种思维定势,一直局限在怀疑一切,一直想着扼杀所有对皇权有威胁的苗头,才最终导致了大唐在平叛战争之中的一再失败。



    刘秀想到这里,一声长叹。



    “超脱自己,才能成就大业!”



    “这金幕,确实教会了朕很多,也让朕反省了很多。”



    “真不知道,这金幕作者,究竟是一位如何神乎其神之人!”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史思明取胜之后,他分兵四路南下,直指中原各地。】



    【此时由于邺城之败,郭子仪被朝中李辅国等奸臣中伤,皇帝李亨将其撤职,勒令返回长安居家反省。】



    【中原战局,则交由李光弼负责指挥。】



    【李光弼见史思明势大,不得已只能选择撤离洛阳,将洛阳城军民护送迁入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