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南宋黑暗年代,秦桧想要取代赵构?长平感受到了大危机!


                 伴随着金幕的解说,一个人影很快就呈现了出来。

  “张俊!”

  历朝历代的观众们看清这个人的面目后,都露出了不屑和鄙夷的表情。

  勾结赵构秦桧,将韩世忠免职,罗织罪名陷害岳飞至死的奸臣张俊!

  【张俊在和赵构秦桧合作达成之后,满以为可以长久地占据军权。】

  【但秦桧又怎么可能对鼠目寸光、立场不坚定的张俊放心?】

  秦桧看着面前的心腹万俟卨,沉声道:

  “张俊如今独掌兵权,若是他对本相有意见,随时都可能会再搞出一个苗刘之变来!”

  万俟卨自然心领神会,立马开口道:

  “请相公放心,下官这就让御史们上奏章弹劾张俊!”

  很快,殿中侍御史江邈就上奏章对张俊进行了弹劾。

  在弹劾岳飞韩世忠的时候,秦桧的党羽们好歹还用了两人的部下作为挡箭牌,只是影射岳、韩两人唆使部下谋反。

  但这一次弹劾张俊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江邈直接在奏章中点名张俊是:

  “握兵于行在(临安),他日变生,祸不可测!”

  张俊得知上弹劾奏章之后,顿时勃然大怒,跳脚大骂秦桧。

  “秦相公当初用我除岳飞,不过一年就要除掉我,非人哉!”

  张俊一方面按照规矩上奏章请辞,另外一方面又发动各种关系,企图说服赵构。

  然而……

  秦桧站在赵构面前,毕恭毕敬地开口道:

  “陛下,臣并不是针对张俊。但眼下的事实是大宋朝廷内部手握兵权最多,也最靠近行在的大军统帅就是张俊。”

  “若不去张俊之职位,他随时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苗、刘!”

  赵构点了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

  于是,赵构提起朱笔,在张俊的奏折上做出批示。

  “张俊卿家劳苦功高,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可能。”

  “准卿家辞去枢密使之官职,改任醴泉观使,进封清河郡王,钦此。”

  【张俊由此被罢免了枢密使的职务,离开了大宋政坛。】

  【此时,距离岳飞被害身亡不过才刚刚过去了大半年。】

  【和议达成,大将们被全部免官,御史台又都是秦桧党羽,加上金国还通过和议的条款为秦桧宰相之位进行背书。】

  【秦桧的权势至此彻底达到了巅峰,再无任何后顾之忧的秦桧,也彻底暴露了真面目。】

  秦桧站在御书房中,对着赵构恭敬道:

  “陛下,这罗振罗乃是从金国逃归大宋的,此人对金国颇为了解,可以任用为襄阳知府。”

  赵构皱眉道:

  “有卿家和朕说,这罗振罗似乎和金国人勾结不清,让他出任襄阳这样的重镇知府,不太好吧?”

  秦桧抬头看了一眼赵构,笑呵呵地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就该用罗振罗,于者皆不足论。”

  赵构闻言,心中顿时极为恼火。

  这个秦桧,现在竟然都敢顶撞朕了!

  但赵构的确也无可奈何。

  为皇帝选官,的确本来就是宰相的职责。

  如果换一个别人当宰相,赵构直接让御史台那边的御史上个奏章,秦桧就得被迫上辞呈,轻轻松松就能收拾掉。

  可现在?

  整个御史台所有御史都是秦桧的人。

  弹劾秦桧的奏章?

  想都别想。

  而且秦桧还有金国的背书,这点非常重要。

  赵构不顾一切地动手,以皇帝之尊当然还是能搞定秦桧的。

  可要是金国因此而起兵南下怎么办?

  吴玠早几年就死了,岳飞也被赵构弄死了。

  靠谁去抵挡金国,老迈不堪的韩世忠,只会逃跑的张俊,还是忠心有余能力不足的杨沂中?

  赵构无奈之下,只能点头道:

  “好吧,那就以罗振罗作为襄阳知府人选。”

  【在绍兴和议达成之后的多年时间里,秦桧以宰相之位,凭借着自身党羽和金国作为外援,牢牢地压制住了赵构的皇权。】

  【大儒朱熹曾经对此有过一番批判:高宗(赵构)所恶之人,秦(桧)引而用之,高宗亦无如之何;高宗所欲用之人,秦皆摒而去之。举朝无非秦之人,高宗更动不得。】

  【在宋朝这么一个以权力分散、相互制约最为出名的朝代,赵构竟然被秦桧一个宰相夺走了最高人事权,足以证明赵构的确连皇帝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

  【秦桧凭借着人事权大规模任人唯亲,朝堂和地方中几乎所有要害部门都被秦桧党羽所把持,赵构明知此事,也只能捏着鼻子听之任之。】

  画面中,一座大殿浮现出来。

  诸多士子鱼贯而入,个个脸上的表情都带着兴奋和期待。

  今天,乃是绍兴十二年科举考试的最终一场——殿试!

  很快,诸多士子在殿中落座,并紧张地按照题目,开始作答。

  镜头集中在了一个年轻人的身上。

  他容貌一般,但浑身上下都穿着极其名贵的丝绸衣物,就连腰间的玉佩都闪烁着温润的光芒,一看就是玉中极品。

  【秦桧之子,秦熺。】

  秦熺不紧不慢地写着,镜头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停留几秒,正好持续到秦熺写完八个字。

  “赋无天地,诗有龙蛇。”

  很快,殿试结束。

  诸多士子来到了偏殿中等候结果。

  两名同样穿金戴银的富家公子来到了秦熺的面前,一脸谄媚。

  【秦桧侄子秦昌时,秦昌龄。】

  秦昌时腆着脸笑道:

  “大兄此次必然能高中状元了吧?”

  秦熺的年纪其实比秦昌时、秦昌龄兄弟还小。

  但谁让秦熺是秦桧唯一的儿子呢?

  秦熺呵呵一笑,得意洋洋地开口道:

  “爹自有安排。”

  镜头一转,一名考官正在批阅考卷。

  “这考卷,通篇附庸风雅牵强附会,一看就是出自某些酸腐文人,只会空谈,对国政有何益处?”

  吐槽间,这名考官的视线突然落在了其中八个字上。

  “赋无天地,诗有龙蛇。”

  考官身体一震,擦了擦眼睛,仔仔细细地将这八个字看了一遍。

  随后,他赶忙去叫来了主考官。

  主考官也是观众们的新熟人,迫害岳飞的元凶之一,御史中丞万俟卨。

  万俟卨仔细地看着这八个字,过了片刻后点头道:

  “应该就是这一篇了。”

  说完,万俟卨提笔,在这份答卷上写了评语。

  “文采惊天下,当为上上,魁首!”

  旋即,考官们又先后拿来了两份考卷。

  上面同样也有两句只有考官们看得懂的“暗语”。

  万俟卨微微一笑,在上面分别提笔批注同样的一句话。

  “文采斐然,可为二甲。”

  很快,十份最出色的考卷就送到了赵构的面前。

  赵构打着哈欠,漫不经心地开口道:

  “把名字揭开看看吧。”

  大宋科举,试卷上的考生名字是会用纸糊上,等到评卷完毕之后再揭开,以防作弊的。

  很快,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被评为榜首的那份试卷上。

  “临安府人士,秦熺。”

  赵构脸上没有丝毫意外的表情。

  一旁的秦桧脸上同样也没有丝毫意外的表情。

  在场的所有宰相、主考官们脸上更没有一点点意外的表情。

  过了几秒,赵构笑呵呵地开口道:

  “秦爱卿,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秦桧微微一笑,道:

  “陛下,臣乃是大宋宰相,如何能让自己儿子成为状元呢?”

  “还请将其点为第二名榜眼即可。”

  诸宰相、主考官们闻言,顿时纷纷赞叹不已。

  “秦相公高义!”

  “秦相公真清流耿直之人也,令人敬佩!”

  赵构哈哈一笑,提起朱笔,将秦桧的儿子秦熺点为一甲第二名榜眼。

  随后又特地批注:

  “秦熺文采斐然,朕深爱之。特迁左朝奉郎,通判临安府,赐五品府。”

  这是什么概念?

  临安府可是南宋的都城。

  通判,则是一座城池的二号人物。

  如果换作现代,就相当于秦熺通过国考,直接成为了首都市长!

  秦熺还是第二名,官职却远超第一名。

  上一届科举考试的榜眼名叫陈俊卿,中榜后的官职仅仅是从八品的左文林郎。

  同样都是榜样,陈俊卿的出仕官职按大宋官员制度计算,比秦熺低了整整十一阶!

  【除秦熺凭借科举一飞冲天外,秦桧的两个侄儿,向来以不学无术著称的秦昌时和秦昌龄也榜上有名,位列二甲十四、十七名进士,并被授予和前届科举榜眼陈俊卿相同的从八品左文林郎。】

  【一时间朝廷众议汹汹,却碍于秦桧权势滔天,无人敢于弹劾。】

  镜头中,还有优伶特地在舞台上做了一个科举时事小品。

  那逗哏笑呵呵地开口道:

  “当今主文柄之考官,乃是汉朝韩信转世也!”

  捧哏立刻一脸好奇地接问道:

  “为何是韩信,不是关公诸葛转世?”

  逗哏一本正经地开口道:

  “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助汉高祖还定三秦。”

  “若非是韩信转世,如何取得他三秦(秦熺、秦昌龄、秦昌时)?”

  台下观众先是一愣,随后放声大笑。

  紧接着,一队衙役冲了进来,在舞台上将两名优伶当场按倒。

  “优伶丑角,竟然敢讽刺大宋相公,即刻逮捕入狱!”

  众人一片哗然,却又无可奈何。

  【秦熺凭借秦桧权势,官运亨通,十年后竟然已经升为少傅、观文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兼侍讲、提举秘书省。】

  【由于秦桧独任左相,右相空缺,秦熺由此成为了实际上大宋的二号宰相。】

  【父亲为首相,儿子为次相,一时间人们感慨:“汉末袁氏四世三公,又如何比得上秦氏一门首相次相?”】

  秦桧甚至不仅仅帮儿子作弊,还帮孙子作弊!

  秦桧的长孙秦埙,九岁的时候就被赵构任命为正八品“直密阁,赐三品服”。

  等秦埙十八岁时参加科举,省试、殿试双双第一,拿下状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届科举的解试时,秦桧直接要求考官萧燧给秦埙作弊,被萧燧拒绝后将萧燧免官,改任陈之茂。

  陈之茂原本答应得好好的,但在批改解试考卷时,发现一名士子的才能实在是过于出色,最终咬牙将这名才子定为解试第一,只给了秦埙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