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霍去病自行其是,刘邦觉得这小子在找死!

刘邦本身是个半文盲。

 所以,他对知识分子是非常尊重的。

 别看刘邦搞出过对着儒生的冠帽当场撒尿的行为,但事实是,儒生叔孙通成为了大汉礼仪制度的制定者。

 刘邦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拜祭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皇帝。

 知识的载体,就是书籍。

 看到霍去病对《孙子兵法》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刘邦心中当然是非常不爽的。

 这小子,这么飘?

 听着刘邦的话,众人反应各异。

 萧何笑道:

 “这位霍去病将军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有个性之人,说出这般惊人之语,倒也不让人意外。”

 刘邦哼了一声,道:

 “若是朕的子孙敢说读书不好的,朕直接就把他吊起来抽一顿。”

 说话间,刘邦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刘恒。

 刘恒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正色道: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儿臣对有知识的人向来都是非常尊重的。”

 听到刘恒的保证之后,刘邦这才满意,露出笑容。

 “不错,你小子还算是一个有点脑子的。”

 “书都不喜欢读的人,能有什么用!”

 “真是的。”

 听着刘邦的碎碎念,刘恒不由将目光投向了金幕。

 按照过往的经验,能出现在金幕之中并且拥有如此巨大戏份的人,那肯定都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之人。

 这个霍去病,年仅十八岁,难道就已经要成为那种名震天下的人物了吗?

 镜头一转,霍去病站在卫青的身边,犹如一个年轻的保镖。

 而卫青本人,正在听取着来自六个方向上所有将军们的回报。

 听完了所有回报之后,卫青的眉头又一次地皱了起来。

 “这个伊稚斜,究竟在搞什么东西?”

 从各路兵马的回报来看,几乎每一路兵马都有所斩获。

 只是这些斩落全部都来自于路上碰到的诸多匈奴小部落,甚至连上千人的中型部落都没有。

 至于伊稚斜单于所率领的匈奴漠南王庭单于本部主力,更是毛都没有见到一根。

 按照卫青事先的命令,各路将军在搜索完毕之后,已经陆续返程,预计在一两天之内就会抵达大营。

 卫青陷入沉思。

 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伊稚斜这一次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身后的霍去病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按捺不住了,便开口道:

 “大将军,咱们干脆集合全军找个方向出击,要不然杀到漠北龙城去算了!”

 卫青摇了摇头,平静地开口道:

 “这肯定是不行的。”

 即便是将伊稚斜藏身的范围局限于漠南王庭所控制的草场中,也是一处极为辽阔的土地。

 汉军如果过于分散,那对伊稚斜来说就能获得各个击破的机会。

 汉军若是过于集中,又会减少搜索范围,导致徒劳无功。

 最重要的是,汉军出击已经将近一个月,补给开始告急。

 卫青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继续和伊稚斜在草原上捉迷藏了。

 至于前往龙城,卫青更是丝毫都没有考虑过。

 几万骑兵,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穿越大漠,和自杀有什么区别?

 当年卫青突袭龙城,麾下只有一万兵马,情况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很快,卫青做出了决定。

 “等到各路兵马回来之后,我们先行南撤吧。”

 霍去病闻言,不由抿了一下嘴唇,显然对卫青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意。

 很快,汉军就浩浩荡荡的离开了这处大营,开始往南边撤退了。

 一路撤退到了长城附近。

 卫青让大军在这里暂时停止了脚步,让定襄郡方面派人送来补给。

 然后就是等待。

 长安城中,刘彻也得到了最新的八百里加急军情。

 “分兵六路,斩首和俘虏千余匈奴人,牲畜过万头。”

 “伊稚斜不见踪影?”

 刘彻也惊讶了。

 “这个伊稚斜,竟然都不敢和朕的大汉主力正面对抗了吗?”

 这可真是刘彻也没想到的事情。

 足足用了好一会,刘彻才消化了这个事实,忍不住在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么说来,如今匈奴人已经真正害怕了朕的大汉雄师,连正面决战都不敢了!”

 “原来朕的大汉,真的已经有朕想象之中的那么强了!”

 刘彻放声大笑,志得意满。

 笑完之后,刘彻又慎重地考虑起了卫青刚刚的提议。

 卫青认为,伊稚斜虽然不在漠南王庭最常见的范围内出没,但应该也不会逃往漠北。

 为何?

 因为单于也是要脸的!

 伊稚斜本来就是篡位出身,又刚刚损失了右贤王本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伊稚斜一听到汉朝骑兵大军前来的消息就立刻逃往漠北,那这个单于的脸面和尊严可是真的碎一地了。

 草原上讲的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一个软弱至此的单于,还有什么值得被效忠的必要?

 所以说,伊稚斜一定还在漠南,不会往北去。

 要么在漠南王庭的东边,要么就在西边。

 卫青的判断是,伊稚斜大概率在东边。

 卫青主动南撤,为的是引诱伊稚斜出动主力前来追击。

 不过从眼下的局面来看,伊稚斜似乎并不想,或者说是不敢这么做。

 接下来,卫青就打算派出一支精锐前往东边进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