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兵临城下
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鲜卑、乌桓和羌族各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朝着并州边境逼近,一时间,并州边境乌云密布,战争的阴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三族联军兵分三路,分别对并州边境的三座重要城池——雁门、楼烦、定襄形成了兵临城下之势,试图一举攻破并州防线,将这片富饶之地纳入囊中。
贾长生得知三族联军来袭的消息后,神色冷峻,却没有丝毫慌乱。他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并州生死存亡的大战,必须谨慎应对。他迅速召集麾下将领,在并州府衙中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府衙内,气氛凝重。将领们个个神情严肃,等待着贾长生的命令。贾长生站在军事地图前,目光如炬,仔细审视着地图上三族联军的行军路线和兵力部署。片刻后,他转过身,声音沉稳而有力:“鲜卑、乌桓和羌族此次来势汹汹,但我们并州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他们兵分三路,我们也分兵三路防守。我命张辽率五万大军前往雁门,抵御鲜卑族的进攻;徐晃领五万大军奔赴楼烦,对抗乌桓族;高顺带五万大军镇守定襄,阻挡羌族。务必死守城池,不得有误!”
张辽、徐晃、高顺三人同时出列,单膝跪地,齐声领命:“末将遵命!”
三人领命后,迅速各自回营点兵,准备出征。张辽深知雁门的重要性,鲜卑族勇猛善战,骑兵更是厉害,此番前去,必定是一场苦战。他挑选了军中精锐,配备了强弓硬弩和坚固的盾牌,还特意安排了擅长骑射的士兵,准备与鲜卑骑兵一较高下。
徐晃奔赴楼烦,他分析乌桓族军队的特点,命士兵们准备了大量的拒马和滚石檑木,以应对乌桓骑兵的冲锋。同时,他还在城外挖掘了深沟,设置了陷阱,增强城防。
高顺前往定襄,他的“陷阵营”以纪律严明、作战勇猛著称。他让士兵们加固城墙,储备足够的粮草和箭矢,同时制定了详细的防守策略,一旦敌军攻城,便以逸待劳,给予敌军迎头痛击。
三员大将奔赴各自的防区后,迅速展开防御部署。而此时,鲜卑族首领柯比能率领十万大军,已经抵达雁门城下。柯比能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望着雁门城,脸上露出一丝不屑:“这小小的雁门城,如何能挡得住我鲜卑铁骑?”他大手一挥,下令攻城。
鲜卑骑兵如潮水般冲向雁门城,他们呐喊着,挥舞着长刀,气势汹汹。城墙上,张辽沉着冷静,他看着敌军冲来,等到敌军进入射程,果断下令:“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鲜卑骑兵。鲜卑骑兵纷纷中箭落马,但他们毫不退缩,继续向前冲锋。
柯比能见骑兵受阻,又派出步兵,抬着云梯,试图攀爬城墙。张辽见状,命士兵们用滚石檑木砸向敌军,同时,城墙上的强弩手也不断射击,给敌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在楼烦城下,乌桓族首领蹋顿也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乌桓骑兵速度极快,他们如闪电般冲向城门。徐晃早有准备,他让士兵们放下拒马,阻挡骑兵的冲击。同时,城墙上的弓箭手和弩手也不断射击,使得乌桓骑兵无法靠近城门。
蹋顿见城门难以攻破,便命令士兵们从城墙两侧攀爬。徐晃立即组织士兵进行反击,他亲自带领一队精锐士兵,手持长刀,与攀爬城墙的乌桓士兵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一时间,城墙上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城墙。
定襄城下,羌族首领阿贵也不甘示弱,他率领羌族大军,架起投石车,对城墙进行猛烈的攻击。城墙上的石块被砸得纷纷掉落,高顺一边组织士兵抢修城墙,一边指挥士兵用弓箭和弩箭射击敌军。
阿贵见投石车效果不佳,便命令士兵们发起冲锋。高顺见状,亲自率领“陷阵营”出城迎战。“陷阵营”士兵们个个奋勇争先,他们手持长枪,结成紧密的阵型,与羌族士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羌族士兵虽然勇猛,但在“陷阵营”的顽强抵抗下,渐渐抵挡不住。
在这三边战场上,双方你来我往,互有伤亡。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三族联军始终未能攻破城池。柯比能、蹋顿和阿贵见天色已晚,只得下令收兵,准备明日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