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声东击西(第2页)

 就在这时,一名袁军斥候慌慌张张地纵马而来,径直冲向袁绍,在他面前猛地勒住缰绳,战马长嘶,前蹄高高扬起。那斥候连滚带爬地从马上跳下,脸色煞白,声音颤抖地喊道:“大……大事不好,主公!大隋军队趁我们主力在此,偷袭了幽州,幽州危在旦夕!” 

 袁绍听到这话,如遭雷击,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整个人摇晃了一下,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他一把揪住斥候的衣领,双眼瞪得滚圆,里面布满了血丝,仿佛要吃人一般。 

 “大隋军队攻打幽州,如今已经兵临城下,守将高览请求速速支援!”斥候带着哭腔重复道。 

 袁绍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幽州是他的根基之一,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他心急如焚,脑海中一片混乱,不假思索地大喊道:“传令下去,全军撤退,回救幽州!” 

 这道命令一下,袁军阵营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面面相觑,还没从激烈的战斗中回过神来,就被要求撤退。将领们匆忙整顿队伍,可士兵们在慌乱中根本无法保持整齐的队形,一时间,人挤人,马挤马,自相践踏的情况时有发生。 

 曹操看到袁军突然撤退,顿时傻眼了。他望着乱哄哄的袁军,满脸惊愕,连忙派人去询问袁绍。不一会儿,派去的士兵回来报告:“主公,袁绍说幽州被大隋军队偷袭,他要回救,先行撤退了!” 

 曹操气得脸色铁青,狠狠地将马鞭摔在地上:“这个袁绍,关键时刻竟然临阵脱逃!如今虎牢关未破,他这一撤,我们怎么办?” 

 郭嘉无奈地叹了口气:“主公,如今袁军已退,我们独木难支,若是继续进攻,恐怕会被贾长生反扑,还是先撤吧,从长计议。” 

 曹操咬了咬牙,心中满是不甘,但也知道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强压着怒火,下令道:“全军撤退,注意掩护,别被贾长生钻了空子!” 

 曹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撤退,可因为袁军的突然撤离,他们的侧翼完全暴露了出来。虎牢关上的贾长生见状,立刻抓住机会,下令出击。张辽、徐晃率领着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般从关隘中杀出,直扑袁军和曹军的后方。 

 袁军此时只顾着逃命,根本无心抵抗,被张辽的骑兵一阵冲杀,死伤无数。袁绍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才勉强突出重围,但他的军队已经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至极点。 

 曹操这边,虽然有郭嘉提前安排了断后部队,但依旧被贾长生的军队咬住不放。曹操一边指挥着士兵抵抗,一边暗自庆幸自己平日里注重军队训练,纪律严明,才没有像袁军那样一溃千里。但即便如此,曹军在撤退过程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等曹操和袁绍各自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到安全地带时,两人都狼狈不堪。袁绍满心懊悔,他怎么也没想到,贾长生竟然会在背后使出这一招,不仅让他攻打虎牢关的计划彻底破产,还让他面临着失去幽州的危机。曹操则对袁绍的临阵脱逃十分不满,他知道,经此一役,双方的联盟已经名存实亡,未来的局势将会更加复杂。 

 而此时的贾长生,站在虎牢关上,望着袁军和曹军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让他成功守住了虎牢关,还削弱了袁绍和曹操的势力,为他下一步的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虎牢关一战,贾长生成功击退袁绍与曹操的联军,又趁势让大隋军队袭扰幽州,令袁绍元气大伤。望着关下一片狼藉的战场,贾长生的目光并未满足于此,他心中已然有了更为宏大的计划——进攻袁绍占据的荆州。 

 虎牢关的帅帐内,烛火摇曳,贾长生坐在主位上,神色冷峻,目光扫视着帐中一众追随他多年的文臣武将。“如今袁绍新败,士气低落,正是我们出击的大好时机。”贾长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帐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