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任人唯亲(第3页)
袁尚激动地抱拳说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
袁绍的外甥高干也起身说道:“舅舅,贾长生发展商业,使得荆州经济繁荣。我冀州地处北方要冲,交通便利,若能发展商贸,定能富国强兵。外甥愿负责此事,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整顿商税,鼓励各地商贾往来,同时组织贸易集市,促进物资流通。”
袁绍点头道:“高干,此事便交予你。你要用心经营,增加冀州财政收入,为我军提供充足的粮草辎重。”
高干自信满满地说道:“舅舅放心,外甥定当竭尽全力。”
随后,袁绍的其他几位亲族子弟也纷纷主动请缨,各自领下诸如修缮城池、兴修水利、管理盐铁等重要事务。袁绍一一应允,并详细叮嘱他们要认真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
分配完各项事务后,袁绍神色凝重地说道:“此次改革,关乎我袁家兴衰成败。你们皆是我袁家的栋梁,身负重任。治理领地、推行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遇到问题,多思多想,若有难处,可随时向我请教。”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父亲(舅舅)教诲!”
袁谭回到冀州北部后,迅速展开行动。他首先安排人手在各郡县设立粥棚,每日定时为灾民施粥。同时,组织官员统计荒地数量,将农具种子分发到百姓手中,并鼓励百姓开垦。为了确保政策落实,他亲自下乡巡查,督促官员,解决百姓遇到的实际困难。在他的努力下,冀州北部的百姓逐渐安定下来,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
袁熙在冀州东部全力推动教育改革。他广发告示,聘请各地名儒到书院讲学。为了吸引更多学子,他不仅免除学费,还为贫困学子提供食宿。书院开设了经学、兵法、谋略等多个学科,学子们学习热情高涨。袁熙经常到书院与学子交流,了解教学情况,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一时间,冀州东部学风大盛,人才辈出。
袁尚在冀州南部及并州军事要地,全身心投入军事建设。他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研制新型兵器,改进铠甲装备。同时,他严格选拔将领,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制度,每日督促士兵训练。他还经常亲自参与士兵的演练,鼓舞士气。在他的努力下,冀州南部及并州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高干负责商业改革后,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重新制定商税标准,既保证了财政收入,又不至于让商贾负担过重。他还组织了大型贸易集市,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交易。为了保障商路安全,他派遣军队巡逻,打击盗匪。在他的经营下,冀州的商业逐渐繁荣起来,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袁谭虽然在恢复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他性格有些刚愎自用,在一些政策执行上不听下属建议,导致部分百姓对官府产生不满。比如,在分配荒地时,一些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地被他亲信的官员私自截留,引发了百姓的怨言。
袁熙专注于教育,却忽略了书院建设中的一些贪腐问题。部分负责修建书院的官员中饱私囊,导致书院建筑质量不佳,一些书院甚至在暴雨中出现了坍塌事故,使得学子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袁尚在军事建设上急于求成,过度增加士兵训练强度,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士气有所下降。而且,他在选拔将领时,过于看重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一些有真才实学但与他关系疏远的将领得不到重用,引起了军中一些不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