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又来三千(第2页)

贾长生同样知晓了各方动态,他对徐庶说道:“曹操此举,虽得一时之利,但也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我荆州之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我们回去后,继续推行新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无论天下局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让荆州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徐庶表示认同,贾长生于是带领荆州军,踏上归程。

一路上,各路诸侯各怀心事。曹操带着皇帝回到兖州后,立刻将皇帝安置妥当,开始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招纳贤才,扩充势力。袁绍回到冀州,加紧整顿军备,选拔人才,准备与曹操争夺天下霸权。孙权回到江东,大力发展水军,巩固江防,同时积极发展经济,增强江东的综合实力。公孙瓒回到幽州,加大对骑兵的训练投入,扩充骑兵规模,意图凭借强大的骑兵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刘备回到益州,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安抚百姓,发展农业,稳定益州局势。贾长生回到荆州,继续完善各项治理措施,鼓励农商,加强军事训练,提升荆州的整体实力。

天下局势因董卓的死和曹操挟天子这两件大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路诸侯都在为未来的争霸做着准备,一场更加激烈的角逐即将拉开帷幕。而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每一位诸侯都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和称霸之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向一个未知而充满变数的未来。

贾长生率领荆州军凯旋而归,荆州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回到荆州府邸,众人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谋士陈珪心中却有疑惑,待众人稍作休息后,他来到贾长生书房,问道:“主公,此次讨伐董卓,曹操趁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极大的政治优势。而我军实力也不弱,为何当初不参与争夺皇帝呢”贾长生微微一笑,示意陈珪坐下,说道:“汉瑜,你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争夺皇帝并非明智之举。表面上看,挟天子能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可号令诸侯,但其中隐藏的弊端也不少。”

陈珪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主公,愿闻其详。天子乃天下共主,手握天子,便有了正统之名,可借此招揽人才,征伐四方,名正言顺。为何主公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呢”

贾长生起身,缓缓踱步,说道:“汉瑜,你只看到了其一,未看到其二。如今汉室衰微,天子已无实权,曹操挟天子,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是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其他诸侯,如袁绍、孙权、公孙瓒等,岂会甘心受制于曹操以天子之名发出的号令这必将引起诸侯们的不满与警惕,曹操会成为众矢之的,陷入各方的矛盾冲突之中。”

陈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主公所言极是,曹操此举虽有政治优势,但也引发了其他诸侯的敌意。可即便如此,拥有天子,在招揽人才方面,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贾长生坐回座位,说道:“不错,在招揽人才上,挟天子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我们荆州,凭借自身的发展策略与良好的治理,同样可以吸引天下贤才。我们以仁德为本,推行新政,发展农商,让荆州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治理理念和实际成效,对那些有志之士同样具有吸引力。而且,我们招揽的人才,是真正认可我们的理念,愿意为荆州的发展、为天下苍生的福祉而努力,而非仅仅冲着天子的名号而来。”

陈珪沉思片刻,又问道:“主公,话虽如此,但有天子在,行事总能多几分底气。若遇到与其他诸侯的纷争,以天子诏令为凭,可占据道义高点。”

贾长生摇头说道:“汉瑜,道义高点并非仅仅依靠天子诏令。我们讨伐董卓,是为天下除害,本身就是正义之举,这才是真正的道义所在。在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根本。若自身实力不足,即便有天子诏令,又能如何反而会因为天子的存在,在决策上受到诸多限制。曹操如今虽挟天子,但在行事上,必定要顾虑天子的身份以及各方诸侯的反应,难以放开手脚。而我们荆州,没有这层束缚,可以更加灵活地制定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