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润格(第2页)

 对于老者的连声感谢周至倒是不以为意,只笑道:“骆伯伯,这幅楹联,我可以拿个乐天折了吧?” 

 “这是自然。”骆千和爽快道:“刚刚说过的,周先生要是能够解开我的题目,还要给你看一样好东西。” 

 说完从柜子里取出一本经折装的册页本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之前有眼无珠,想着这东西适合刚入行的年轻人。” 

 “现在蒙先生大恩,不敢言谢,这个是我自己掏钱这些年在文物商店收集起来的小物件儿,也是一番功夫心血,算是一个有点特色的小专题收藏,现在就送给周先生,算作今日的鉴藏润笔吧。”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出现在唐代晚期,是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 

 因为这种装帧形式最初用于佛教经典,所以叫经折装。到后来成了名家法帖书信之类书法小品的主要装裱形式之一,称作“折本”。 

 周至将册页翻开,入眼第一页就是他十分熟悉的字体,笑道:“当真有意思。” 

 江舒意凑前一看,却是一种古怪又好看的字体,写着一封似信非信的文章。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 

 这么多字一页写不完,一共分作了桑叶,第三页的后方还跟了一首诗歌。 

 画竹多于买竹钱, 

 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 

 只当秋风过耳边。 

 “这怎么像是……”江舒意越看越觉得古怪:“怎么好像是一张价格表?” 

 “这就是价格表。”周至笑道:“不过这是大名士的价格表,郑燮郑板桥的润格。” 

 “好眼力。”骆千和对着周至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