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六十二章 流失(第2页)
短短十一个字的背后,是春秋波澜壮阔的历史政治背景下,一个地方诸侯国里新旧两种统治势力的残酷交锋,底下更是那个时代深层次的社会演进,新兴,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对旧有的,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取代。
归父敦的出现,便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以失误证据的形式,十分准确地推算出中国大地上这种变化发生的准确年代,其重要性当然不是无数没有铭文的青铜器所可比拟的。
“那这件青铜器又是如何流落到港岛的呢?”
“这个谜还没有完全解开,但是至少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个大体的脉络。”周至从包包里翻出来两本打印资料:“归父敦的发现实在1982年秋后的一天,当时河北唐县东峝巃村农民尹志国正为了垫猪圈,在村南起土。突然,铁锹碰到一个硬东西,向下挖不动了。”
“他下意识地放下铁锹,用手扒拉一下松动的黄土,这时一个带绿色锈迹,造型为扁球体的器物呈现在眼前。”
“根据当时的笔录,尹志国说东西不大,十七八厘米高,直径二十多厘米,器物由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盖还有喇叭形的捉手,体侧有两个环耳。盖内还有一些像虫子一样怪字。敲了敲还有金属声音。”
“他感觉挖到了宝贝,看看周围没人,赶紧把东西藏在拉土的排子车上,草草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带着挖出的宝贝回到家中。跟家人踅摸了半天也整不明白挖出的到底是个啥宝贝,等擦去了部分绿锈,发现宝贝是铜质的,联想到扁圆扁圆的形状,近似于炒菜锅的摸样,所以他们给宝贝起了个名,叫‘小铜锅’。”。
“唐县地处冀中西部太行山东麓,山区平原各半,这里历史悠久,为古唐尧封侯之地,民风淳朴。”
“不过改革开放初期的唐县依然是著名的贫困县,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像尹志国这样的农民,从地下挖到宝贝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卖掉换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但这么完整的东西当废铜烂铁卖似乎有点亏,想卖个好价钱,就要择机而动,于是宝贝暂时留在了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