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晏央
203 第 203 章 生辰......(第2页)
“为什么?”
“因为,维护是相互的。只有君王维护自己的国民,国民才会维护君王。”李清挠了挠自己的小脑袋:“很多道理我虽然不是很懂,不过我知道,阿娘她很受人爱戴。”
“你说得不错,令月如今声望之高,不下于朕。太宗皇帝常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挂在嘴边,没想到,他精心教养出来的继承人——你们的阿翁没有将这句话听进去,反倒是你们的阿娘将这句话实践得最好。”
武皇道:“论对民情、民意的体察,朕不如令月。她明明出生在花团锦簇的大明宫中,却仿佛生来就与百姓站在一道。”
李清和李晏听着武皇夸奖他们的阿娘,骄傲地扬起了小脑袋,与有荣焉。
“阿婆,未来,我也要像阿娘一样!”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李晏忽然开口道。
李清:“你抢了我的台词!这明明是我想说的话!”
李晏斜了她一眼:“什么叫我抢了你的台词,李卉迟,你脸可真大。”
武皇含笑看着两个孩子打闹:“看样子,咱们的晏儿和清儿都是有大志向的孩子。”
“阿婆,你说,我的志向能实现吗?”
武皇:“唔……这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李晏:“阿婆,除了国与民的关系之外,我还看到了另一点。”
武皇饶有兴致地道:“说来听听。”
“唯有国家强大了,别国的人才会认真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李晏道:“如果我们没有直接兵临城下,恐怕,石国国王依然不会把这件事当回事吧?”
“没错!对待这种不识趣的人,就要向他们展现我们的实力。这样一来,他们才会乖乖听话!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事!”
李清很快就接上了李晏的思路:“我们大周必须一直强大!唯有如此,我们说出的话,我们做的事,才有分量!”
武皇欣慰地点了点头。
两个孩子年龄还小,能够想到这一层,实属不易。
从孩子的数量上来说,令月比不得她的两名兄长,但晏儿和清儿的资质都没话说。
在武皇看来,无论是李晏还是李清,都有为君者该有的潜质。
她唯一担心的问题是,两个孩子日后会不会不甘屈居人下而相争。
皇家出生的孩子,大抵都免不了面临这方面的问题,可这两个孩子毕竟是武皇亲眼看着长大的。此时,他们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若是将来,他们也走到形同陌路的地步,不免让人唏嘘。
翻过年去,李晏和李清便又长了一岁。
过去的四年,李令月缺席了他们的生辰。今年,她自然要好好陪着李晏和李清过个生。
生辰当日,李清看着自己身上的衣裳,有些苦恼地说道:“不久前才做的衣裳,又紧了……我本来想穿着这身衣裳去参加生辰宴的,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李晏不大能理解妹妹对衣裳的纠结:“阿婆不是命人为你准备了几身新衣裳吗?穿那个呀!”
“你不懂,这件衣裳可是我最喜欢的衣裳,见证了阿娘带我们出宫‘考察民情’的重要经历!只穿了几回,就穿不下了,我心里头真是难过。”
“实在不行,让人比照这身衣服的款式,给你再做几身?”
“再做几身,那些新衣服也不是这套衣裳了啊!”
李晏叹了口气,老气横秋地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总是会长大的,便是再喜欢的衣服,我们也不可能穿一辈子啊。”
“两位小殿下,宴会就要开始了,圣人使人过来催了,您二位快随奴婢过去吧。”
“因为,维护是相互的。只有君王维护自己的国民,国民才会维护君王。”李清挠了挠自己的小脑袋:“很多道理我虽然不是很懂,不过我知道,阿娘她很受人爱戴。”
“你说得不错,令月如今声望之高,不下于朕。太宗皇帝常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挂在嘴边,没想到,他精心教养出来的继承人——你们的阿翁没有将这句话听进去,反倒是你们的阿娘将这句话实践得最好。”
武皇道:“论对民情、民意的体察,朕不如令月。她明明出生在花团锦簇的大明宫中,却仿佛生来就与百姓站在一道。”
李清和李晏听着武皇夸奖他们的阿娘,骄傲地扬起了小脑袋,与有荣焉。
“阿婆,未来,我也要像阿娘一样!”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李晏忽然开口道。
李清:“你抢了我的台词!这明明是我想说的话!”
李晏斜了她一眼:“什么叫我抢了你的台词,李卉迟,你脸可真大。”
武皇含笑看着两个孩子打闹:“看样子,咱们的晏儿和清儿都是有大志向的孩子。”
“阿婆,你说,我的志向能实现吗?”
武皇:“唔……这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李晏:“阿婆,除了国与民的关系之外,我还看到了另一点。”
武皇饶有兴致地道:“说来听听。”
“唯有国家强大了,别国的人才会认真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李晏道:“如果我们没有直接兵临城下,恐怕,石国国王依然不会把这件事当回事吧?”
“没错!对待这种不识趣的人,就要向他们展现我们的实力。这样一来,他们才会乖乖听话!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事!”
李清很快就接上了李晏的思路:“我们大周必须一直强大!唯有如此,我们说出的话,我们做的事,才有分量!”
武皇欣慰地点了点头。
两个孩子年龄还小,能够想到这一层,实属不易。
从孩子的数量上来说,令月比不得她的两名兄长,但晏儿和清儿的资质都没话说。
在武皇看来,无论是李晏还是李清,都有为君者该有的潜质。
她唯一担心的问题是,两个孩子日后会不会不甘屈居人下而相争。
皇家出生的孩子,大抵都免不了面临这方面的问题,可这两个孩子毕竟是武皇亲眼看着长大的。此时,他们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若是将来,他们也走到形同陌路的地步,不免让人唏嘘。
翻过年去,李晏和李清便又长了一岁。
过去的四年,李令月缺席了他们的生辰。今年,她自然要好好陪着李晏和李清过个生。
生辰当日,李清看着自己身上的衣裳,有些苦恼地说道:“不久前才做的衣裳,又紧了……我本来想穿着这身衣裳去参加生辰宴的,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李晏不大能理解妹妹对衣裳的纠结:“阿婆不是命人为你准备了几身新衣裳吗?穿那个呀!”
“你不懂,这件衣裳可是我最喜欢的衣裳,见证了阿娘带我们出宫‘考察民情’的重要经历!只穿了几回,就穿不下了,我心里头真是难过。”
“实在不行,让人比照这身衣服的款式,给你再做几身?”
“再做几身,那些新衣服也不是这套衣裳了啊!”
李晏叹了口气,老气横秋地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总是会长大的,便是再喜欢的衣服,我们也不可能穿一辈子啊。”
“两位小殿下,宴会就要开始了,圣人使人过来催了,您二位快随奴婢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