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晏央
211 第 211 章 “内应”......(第2页)
不仅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成了某些韩剧极力热衷于抹黑的对象。
比如,在韩国历史剧《帝国的早上》中,李世民在率军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失去了十七万大军”,还被“大高句丽国”的将领杨万春射瞎了一只眼睛。最后,剧中的李世民为了活命,奴颜媚态地对着高句丽将领渊盖苏文下跪求饶。即使这样,渊盖苏文也没有放过他,渊盖苏文追着李世民一路追着打入了长安城,李世民不得不割让大片领土向“大高句丽国”求和①……
理所当然,韩国代入的是“大高句丽国”一方,认为“大高句丽国”是他们的先祖和前身。然而,高句丽的国土面积为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与后世的朝鲜勉强能搭上一点边,跟韩国毫无关系。
总之,李令月看着眼前谦恭的新罗人,再想起后世某些睁眼说瞎话的韩国人,这心情还是蛮复杂的。
她家老祖宗在世之时威名赫赫,备受尊敬,他要是知道有人这么编排他,只怕得气得从棺材里蹦跶出来吧?
而且,李世民被射瞎一只眼这样的剧情,还不止出现在一部韩剧中。也不知道韩国人究竟为什么就和李世民的眼睛过不去了,非要让他做独眼龙不可。
李令月开始思维发散。下次去昭陵拜谒的时候,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她家老祖宗,顺便告诉他,她为他解决了这个麻烦呢?至少在她这个世界,她会留下足够的“文物”,来证明大唐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韩国的某些做法,让人是挺不爽的。不过,后世的韩国并不等同于此刻的新罗。新罗现在对大唐恭恭敬敬,毫无逾越之处,李令月也不能拿对待倭国那一套来对待新罗。
李令月想了想,对新罗国王道:“新罗人如此仰慕大唐文化,孤甚是欣慰。不如,由孤上奏圣人,请圣人赐下石碑,将这些事记载在石碑上,大唐与新罗各自保留几块。让这些石碑,来见证大唐与新罗的友谊吧!”
有什么东西是从华夏传入朝鲜半岛的,都要全部记录下来。大唐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究竟是什么关系,统统都要记录下来!要是以后某些人想睁眼说瞎话,等两边的人挖到大唐和新罗时期留存下来的石碑,就看那些人脸疼不疼吧!
新罗国王虽然对于李令月的这个决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见李令月面带微笑,看起来对新罗、对他的所作所为十分认可,他悄悄松了口气。
看来,他这一步,没走错!
无论如何,只要他把上国皇储哄开心了就好!小国求生,实在不易!
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李令月率领大军,带着新罗君臣为他们准备的补给再度踏上了征程。这次,与李令月大军同行的,还有一支由两千人组成的新罗军。
加上李令月带来的一万精兵,七千后勤兵,组成了一支将近两万人的联军。
大唐军队甲胄精良,两千新罗军站在他们身边,就像是专程来给他们打杂的。
新罗国王见状,颇有些自惭形秽。不过,他转念一想,上国的军队实力比他们强大,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要是他们的军队都能够跟上国大军媲美了,他们也不至于在半岛上夹缝求生了。
想明白了的新罗国王,先是用真挚的语气将大唐军队夸赞了一遍。在他口中,这些唐军简直如同神兵一样勇猛。
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不好意思地对李令月说,不是他们不愿意出人,实在是他们国内能够拿得出手的人不多。上国的实力这般强大,到时候新罗派那些歪瓜裂枣出来,说不定还会拖上国的后腿……
李令月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不管她心里有没有相信这番话,至少她面儿上是信了。
新罗君臣心中的那点小九九,她看得一清二楚。不就是想要尽可能地保存自身的实力吗?
无所谓,此行大周的主要目的是高句丽,如果百济跟着高句丽一起对抗大周,那就把百济也顺道灭了。只要新罗足够听话,大周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主动对新罗出手。
当然,要是新罗的百姓看到唐人的待遇太好,争着抢着要加入大唐成为唐人……到了那时,武皇和李令月也只好“顺从民意”了。
比如,在韩国历史剧《帝国的早上》中,李世民在率军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失去了十七万大军”,还被“大高句丽国”的将领杨万春射瞎了一只眼睛。最后,剧中的李世民为了活命,奴颜媚态地对着高句丽将领渊盖苏文下跪求饶。即使这样,渊盖苏文也没有放过他,渊盖苏文追着李世民一路追着打入了长安城,李世民不得不割让大片领土向“大高句丽国”求和①……
理所当然,韩国代入的是“大高句丽国”一方,认为“大高句丽国”是他们的先祖和前身。然而,高句丽的国土面积为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与后世的朝鲜勉强能搭上一点边,跟韩国毫无关系。
总之,李令月看着眼前谦恭的新罗人,再想起后世某些睁眼说瞎话的韩国人,这心情还是蛮复杂的。
她家老祖宗在世之时威名赫赫,备受尊敬,他要是知道有人这么编排他,只怕得气得从棺材里蹦跶出来吧?
而且,李世民被射瞎一只眼这样的剧情,还不止出现在一部韩剧中。也不知道韩国人究竟为什么就和李世民的眼睛过不去了,非要让他做独眼龙不可。
李令月开始思维发散。下次去昭陵拜谒的时候,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她家老祖宗,顺便告诉他,她为他解决了这个麻烦呢?至少在她这个世界,她会留下足够的“文物”,来证明大唐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韩国的某些做法,让人是挺不爽的。不过,后世的韩国并不等同于此刻的新罗。新罗现在对大唐恭恭敬敬,毫无逾越之处,李令月也不能拿对待倭国那一套来对待新罗。
李令月想了想,对新罗国王道:“新罗人如此仰慕大唐文化,孤甚是欣慰。不如,由孤上奏圣人,请圣人赐下石碑,将这些事记载在石碑上,大唐与新罗各自保留几块。让这些石碑,来见证大唐与新罗的友谊吧!”
有什么东西是从华夏传入朝鲜半岛的,都要全部记录下来。大唐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究竟是什么关系,统统都要记录下来!要是以后某些人想睁眼说瞎话,等两边的人挖到大唐和新罗时期留存下来的石碑,就看那些人脸疼不疼吧!
新罗国王虽然对于李令月的这个决定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见李令月面带微笑,看起来对新罗、对他的所作所为十分认可,他悄悄松了口气。
看来,他这一步,没走错!
无论如何,只要他把上国皇储哄开心了就好!小国求生,实在不易!
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李令月率领大军,带着新罗君臣为他们准备的补给再度踏上了征程。这次,与李令月大军同行的,还有一支由两千人组成的新罗军。
加上李令月带来的一万精兵,七千后勤兵,组成了一支将近两万人的联军。
大唐军队甲胄精良,两千新罗军站在他们身边,就像是专程来给他们打杂的。
新罗国王见状,颇有些自惭形秽。不过,他转念一想,上国的军队实力比他们强大,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要是他们的军队都能够跟上国大军媲美了,他们也不至于在半岛上夹缝求生了。
想明白了的新罗国王,先是用真挚的语气将大唐军队夸赞了一遍。在他口中,这些唐军简直如同神兵一样勇猛。
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不好意思地对李令月说,不是他们不愿意出人,实在是他们国内能够拿得出手的人不多。上国的实力这般强大,到时候新罗派那些歪瓜裂枣出来,说不定还会拖上国的后腿……
李令月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不管她心里有没有相信这番话,至少她面儿上是信了。
新罗君臣心中的那点小九九,她看得一清二楚。不就是想要尽可能地保存自身的实力吗?
无所谓,此行大周的主要目的是高句丽,如果百济跟着高句丽一起对抗大周,那就把百济也顺道灭了。只要新罗足够听话,大周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主动对新罗出手。
当然,要是新罗的百姓看到唐人的待遇太好,争着抢着要加入大唐成为唐人……到了那时,武皇和李令月也只好“顺从民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