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约定

 “说够了吗?”

 李令月注意到,他手背上青筋直跳,似乎已经忍耐到了极点。

 “说够了,便听寡人来说。你以为,若不是因为你,寡人会想起立后之事吗?”

 嬴政道:“寡人的王后,可不是谁都能当得的!若没有合适的人选,寡人宁愿让后位一直空悬下去!”

 “那么,陛下究竟是何意?”李令月有些弄不明白,嬴政究竟是怎么想的。

 这是要继续与她谈恋爱,还是要断了?

 他这般高傲,她却向他提出分手,即便他不愿接受这个结局,想必经过此事之后,也不会再与她保持关系。

 然而,他的话,却出乎了她的意料。

 “日后,不许再随便说‘算了’之类的话。你若不愿为后,我便不会立后。”

 第一次正式求婚就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拒绝,嬴政的心情显然不是很美妙。

 可他还是按捺住心中的情绪,尽量心平气和地与李令月进行交流。

 嬴政可以不顾及旁人的想法,却不能不顾及李令月的想法。不仅因为对方身份尊贵,不容轻贱,更因为他知道,他留不住她。

 眼下,李令月已经有了与嬴政分手的想法,若嬴政一味强硬,只会将她越推越远。

 “那,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相处?”李令月试探着问道。

 “若我说,我不在意你能否长久留在大秦,你可愿做我的王后?”嬴政不答反问。

 李令月摇了摇头:“陛下应该明白,王后的身份,除了代表陛下的妻子之外,同样也代表着一份责任。我既明知自己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又怎能随口答应陛下?”

 “你不是曾与我说过,你很赞同‘在其位,谋其政’这种说法吗?”

 这还是李令月率军入秦不久,她与嬴政谈论战国名士频频跳槽现象时,说过的话。

 “既如此,你不需要一直对秦国尽责,只要你驻留在秦国的这段时间,能够尽到作为王后的责任,便足够了。我虽不知你为何会这般热衷于帮我建设大秦,但不可否认的是,若你成为我秦国的王后,你想做什么,会更加便利。”

 嬴政原本以为,李令月是过于在意他,爱屋及乌之下,才对大秦诸事这般上心。

 可如今,他看着面前冷静对他提出分手的李令月,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过去被嬴政忽视的诸多细节,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意识到,李令月对大秦的建设与统一之事这般上心,绝不仅仅是因为替大秦的黔首着想,又或者是替他着想,她本人定然也能从这件事中获得好处。

 李令月时不时能拿出一些神奇的东西来,她本人甚至在生死攸关之际,可以带着大军前往异界……兴许,这才是她这般关心秦国发展的原因。

 嬴政心知,他与李令月都是理性大于感性之人。

 他不会仅仅因为喜欢李令月,便在一时冲动之下立李令月为后。

 李令月也同样不会因为嬴政说几句感人肺腑的话,便热血上涌,答应做秦国的

 王后。

 想要说服李令月()?(),

 他必须摆事实讲道理()?(),

 以利诱之?[(.)]???%?%??()?(),

 以情动之。

 不管李令月为何而强秦()?(),

 在这方面,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陛下你当真愿意放权给我?不怕我把你的大秦搞得乱七八糟吗?”李令月试探着问道。

 “自然。我若对你心存疑虑,便不会以王后之位相托,你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施为。”

 在李令月思考的过程中,嬴政神色平静,垂在身侧的手却悄然攥紧。

 没让他等待多久,李令月便开口道:“既然阿政你这般诚挚,我若再一味推拒,便不大像话了。”

 “我答应做你的王后,直至我离开此地为止。”

 “你既与我开诚布公了,我便也与你透个底吧。秦国发展得越好,统一六国的进展越快,黔首们日子过得越好,我归家之日便越是指日可待。”

 李令月道:“我不会为了秦国而延缓归唐的步伐,但我在离开之前,会尽可能做一切我能做的。”

 她笃定,嬴政不是那种感情用事的人,不会为了阻挠她归家,便故意延缓秦国的发展进程。所以,她没什么不敢告诉嬴政的。

 “兴许,我会不告而别,陛下。若有朝一日,你发现我突然失踪了,不必派人来寻我。”

 “……好。”

 话是这么说,嬴政却远远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般洒脱。

 他面无表情地抚摩着身后的剑,心中暗自琢磨着,该如何阻止李令月不告而别。

 李令月若只是一个人,想要悄无声息地离开,很是容易,可她身后毕竟有十万大军。这十万人如今散布在各处,参与秦国的建设。

 这些人是李令月带来的,她必然不可能撇下这些人,自己独自离开。

 嬴政决定,派人多多留意着十万人的动向。如此一来,只要这十万人汇聚到某处,他便会第一时间接到奏报。

 他不会给李令月不告而别的机会。

 嬴政的想法很好,只是,这时的他还未曾料到,许多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了阿政,你要让我做你的王后,对外你准备给我安排个什么身份?”

 虽说现在秦国的重要官员都知道李令月的真实身份了,但总不能直接对外宣布她是后世之人吧?

 李令月率军在邯郸与蓟城打响了名声,她入秦以来,她与她麾下的军队一直是山东六国关注的重点。

 尤其是她“回”到咸阳之后,似乎得到了秦王的亲自招待,秦王还将原本封给弟弟嬴成蟜的封地长安转封给了她,有心人自然对她更为关注。

 人多口杂,秦国方面当然也没指望能够将有关她的消息捂得严严实实,不透露一丁点儿出去。但他们懂得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打消山东六国的疑心。

 只要他们让山东六国的探子觉得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太过离谱,六国的国君就会宁愿相信李令月是陇西李氏之人,也不会相信她是后世之人。

 至于黔首们,比起李令月是后世之人这种说法,他们怕是更愿意相信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