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太子朱祐樘;分裂南诏;改土归流(第2页)




    在他的带领下,西厂很快就压过了东厂和锦衣卫,朝臣无不闻之色变。



    弹劾汪直的奏疏堆满了朱见深的御案,但都被朱见深给压了下来。



    汪直这个人他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一些他这个皇帝不方便做的事,汪直能完成的很好。



    成化十九年,朱见深派遣使臣出使南诏国,并命汪直为副使。



    出使只是对外的理由,朱见深的真实目的是探查南诏国的实力。



    汪直的任务也是如此。



    当然,朱见深也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汪直的身上,他暗中也派遣了其他人去打探南诏国的实力。



    成化二十年,使团回归,也带回了南诏国的情报。



    朱见深看完之后,当晚就失眠了。



    前些年,南诏国就已经拿下了吕宋群岛,除却东南半岛外,整个南洋都已经是南诏国的疆域了。



    如今,南诏国的疆域跨度已经赶得上大明了,俨然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南诏国除了人口没有大明多之外,其他方面和大明的差距已经不是太大了。



    尤其是水师,已经快要赶超大明了。



    毕竟南诏国和大明同宗同源,技术也都是从大明得到的。



    而且南诏国的疆域几乎都是岛屿,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师发展的很快。



    如今,已然对大明的沿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朱见深要是还能睡得着,那就奇了怪了。



    尽管朱见深知道,南诏国建立的初衷是作为大明在南洋的防线,将来自海洋的威胁阻挡在外。



    可南诏国现在已然有了尾大不掉的趋势。



    况且,用血缘关系来来作为大明和南诏国之间的纽带,这是极其天真的想法。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哪儿来的亲情、友谊?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碍于血缘关系,双方还能和平相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会淡薄的。



    南诏国必须削弱了。



    不能让其成为大明的威胁,同时又不能让其太过衰弱。



    太弱,就会失去作为大明海外防线的作用。



    所以,这其中的度不好把握。



    朱见深召集信任的大臣商议此事,最后决定借鉴推恩令将南诏国分裂成几个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