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合伙人种蘑菇的兔叽

第221章 熟悉酿酒

    “在下裴晋,见过姑爷。”一个四十多不到五十的中年人给李丰田行了一礼。



    “管事不必多礼,我就是随便看看,不会耽误你们干活。”李丰田也赶紧回礼道。



    这裴晋是裴氏酒坊的管事,会一手酿酒的技术,只不过没有那么顶尖罢了,造出来的酒只能说是一般,卖太低了没意思,卖价高了又不值,所以一直都是不上不下的。



    “老爷吩咐过了,姑爷在的时候,全听姑爷吩咐。”



    “嗯,那这样吧,你们正常忙,我先随便看看。”



    “姑爷请自便。”



    ……



    终于有机会看看这个时代的酒是如何酿的了!



    李丰田知道,想要弄酒精,至少也得先知道酒是怎么来的,以前没机会,现在可要好好学学。



    这个时代的酿酒,大致分为制作酒曲、投放原料、发酵、取酒、加热烧制等几个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酒曲的制作了,一个酒的好坏,酒曲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最终,李丰田接过一杯刚刚酿好的酒,一口饮下,然后品了品。



    嗯,确实很一般,比较寡淡,酒味也不重,有点像鬼子的清酒。



    说是像清酒指的是味道,而并非是样子。



    在古代,酒是比较浑浊的,那是因为在酿酒的时候,无法将酒糟过滤干净,甚至是有些酒的壶底都有一层酒糟,喝酒的时候顺便连同酒糟一同吃下去,所以,也有人管喝酒叫做“吃酒”。比较典型的就是《水浒传》中的对话,多是说吃酒,并非是方言,而是当时的酒确实能吃。



    而且,即便到了明清时代,也是如此,就如杨慎的《临江仙》中,也有一句“一壶浊酒喜相逢”。



    可见,影视剧中的那些古装剧,倒出来的跟清水一般的酒,是不属实的。



    (其实就是水……)



    再一个,酒不光浑浊,还颜色偏绿,这是因为酒上面一般会飘着一层糟沫导致的。



    我们熟识的一个形容生活奢靡的成语“灯红酒绿”,就是源于此。



    否则,以我们现代人的理解,为何不是“灯红酒白”或者“灯红酒清”,而偏偏是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