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沙工头开造画舫 众工匠讨论管道(第2页)

 这些日子,留在昌河的这批人已经把该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韩炎也把村子都买下来了,顺便还雇了五六十个壮小伙子过来干活。

 柳翀重新选了一块地方,给了张习一张图纸,让他们去琢磨。吴师傅则带人将一部分粗毛竹破开,削平关节再重新合起来用麻布绕紧,涂抹一层桐油,做成表层套管。

 张习他们琢磨了一宿之后次日开始在选定的地方用毛竹搭架子,到下午时分一个三丈多高的竹架已经搭起来了,滑轮组也安装好了悬挂其上。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新的打井工具开始工作,随着牵引圜刃的粗麻绳通过高高悬挂的滑轮组一次次起落,圜刃一下下冲击着地面,地上很快出现了一个几尺的浅井,效率确实比人工打井要高得多。在滑轮组的作用下,拉动圜刃也省力很多。

 打到六七尺的时候,柳翀便开始让人下表层套管、灌水、下扇泥筒。傍天黑时分,已经下了两三丈,而以往这个深度一整天也未必能打出来。

 柳翀心情大好,便喊来伙夫:“去买肉、买酒!今晚给大伙儿加餐!”说完又嘱咐工人们靠近井口的时候要屏住呼吸,当心中毒。

 众人受到了鼓舞,干劲更足,便轮流操作,一时也不停,整整打了一夜,等柳翀天亮后从县城过来,发现竟然已经打了二十多丈深!

 方法既然对了,柳翀便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张习等有些不解:“大公子,这井还得打多深才算可以呀?”

 “至少得二三百丈。”

 张习听完连连咋舌,指挥着工人们继续打井去了,柳翀则带着人又寻了一处地方再次搭起井架,想要两井齐开。

 工人们经过了昨天一天,今天有了经验,便不再需要全程指挥,柳翀留下几个工匠看着,便带着韩炎、张习等驾车往南而去。

 往南不过五六里就到了海边,这边只有一个小渔村,也是韩炎买下的两个村子之一。沿着海边再往东三十里就进入了平原县辖区,进入平原县再往东几里地就到了平原亭场,此处因为有个小型的海湾,亭场便依海湾而建。柳翀早知道这里有个亭场,但从未来过,今日便是来实测距离和观察地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