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众臣僚再议刑狱 皇太子意欲亲征(第2页)

 还有流放犯,孤一直认为流放其实是一种并不合理的刑罚。流放本在死刑之下,即免死之意,可实际上流放之地往往是蛮荒之地,不宜生存,加之路途遥远,犯人多有在途中或在流放地毙命者,如此一来,则流放与死刑何异?而且,流放途中还得需要大量衙役看管,到了流放地又得建牢城看管,无端增加支出。倒不如‘改流为徒’,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徒刑的年限,令犯人可就地服刑,既免于长途跋涉,又不必耗费过多人力在看管上,诸公以为如何?”祁翀趁机提出了自己一直想“改流为徒”的想法。

 “殿下这个主意倒是令臣等茅塞顿开,不过男犯可以如此,那女犯呢?”康安国又道。

 “也好办,可以跟纺织大户合作,让他们弄些织机放在狱中,女犯可以纺纱织棉,总之既能提供劳力也不至于白白吃饭,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殿下这个主意好,依臣看,这是三全其美呀,朝廷还能从中赚点小钱儿呢,虽说不多,可也是一笔进项不是?”陆怀素笑道。

 “孤所说的不过是一种思路,其实只要开动脑筋,白养犯人这个问题便很好解决了。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尽量少用、慎用大赦了?否则皇恩滥施,将国家法度置于何地?毕竟皇恩不是只施给那些违法犯罪之人的,更重要的是百姓心安。”

 “殿下所言高瞻远瞩,臣敬佩之至。”邱维屏首先表示了赞成,其余众臣亦纷纷附和,其中有真心赞成者,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年轻的太子锐意进取当中的一个小点子而已,不值得过分在意。

 “殿下,臣以为,此次大赦还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放的,就是丁造。”康安国道,“此人有意挑起两国纷争,居心实在险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慰军心啊!”

 “丁造之事查清了?”

 “是,此人供认乃是谢宣的走狗,谢宣当初安排他到淮州榷市,就是为了让他和东吴人联络,寻找机会联合东吴,里应外合,共图大渊。怎奈东吴国内大乱,他刚搭上愗州都督这条线,原来的都督就兵败被杀了,新任都督董肇油盐不进,拒绝与他合谋,他不得已才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谢宣急于带兵出京,便让他制造了斩杀董肇族叔、挑起两国纷争之事。他原以为自己立了大功,回京之后一定会享受高官厚禄,可没想到还没走出淮州就听说谢宣兵败被杀,无奈之下只好隐姓埋名逃往他处,却不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竟被殿下的商队给抓了回来,也算是天意了。”

 听完康安国的讲述,众人总算明白了其中原委。

 “想不到谢宣竟早有叛逆之心,也亏了东吴君臣自顾不暇,否则,若真被他阴谋得逞,后果不堪设想。”向栉感慨道,众人纷纷摇头叹息,后怕不已。

 “这个丁造,杀是肯定要杀的,但怎么杀却要想想了。”罗汝芳捻须道。

 “罗先生有想法?”祁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他又有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