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君子之义(第2页)

 面对袁绍的虎视眈眈,加上自家堂弟孙策如今得了兵马,在吴郡站稳了脚跟,心中免不了又为这伯父之子做打算,自然在支援袁术的事上又存了几分私心。 

 他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分出视线放在荆州上? 

 至于益州的刘璋,此人更是只顾着坚守祖宗基业,全无什么开拓之心。 

 如今刘备与吕布占了地利,刘备比起吕布,又更有兵甲之利和名正言顺的出兵之理,在国渊看来,简直是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啊! 

 若是能取荆州一州之地为基业,日后也能有一争之力,总比困守在交州要好的多。 

 刘备却是摇头:“荆州乃是刘景升之地,纵然二公子得位有疑,我也当助大公子重掌基业,如何能够趁机夺去?如今我有苍梧,九真二郡,士太守与张使君亦对我多加礼重,我却不顾天子诏令,去争夺不属于我的荆州,岂不是背离了人臣之道?” 

 国渊也知道刘备说的是正理,但要他放弃对荆州动心思,那一时半会儿也是难以成功的,旋即国渊又想到简雍,打算私下和这个跟随在刘备身边的老臣谋划一番。 

 将内心的打算压下不提,国渊先提起了自己这段时间因地制宜改行的新税法,刘备看着往年的税簿,认真倾听国渊的想法。 

 不提刘备这边如何,那一边刘琦躺在新居的卧榻之上,虽然已是数日未能睡个囫囵觉,但躺着也不过是盯着空气发呆,实在是精神紧绷习惯了,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在这陌生之处放松下来。 

 “先生,仲盛先生!” 

 刘琦翻来覆去半晌,从榻上坐起,高声呼唤,窗外一人身影晃动,抱着长剑转入房内:“公子,朱冯在此。” 

 这朱冯便是一路跟随护卫刘琦的门客,原是丹阳郡人士,幼时家贫,父母早逝,他本无读书的机会,所幸族中有一人名朱治,在县中为吏,朱冯变卖了父母留下了草屋,独身一人入县中求见这位素来没有交际的亲长,愿意付资以求借住。 

 当时朱冯不过八九岁,已经颇有主见,每日朱治下值,朱冯必定向侍奉长辈一样出门等候迎接,悄悄模仿朱治的待人接物,言语行动。 

 每每朱治随口谈及经史文章,朱冯虽不懂其意,也都一字不差记在心中,等睡觉记诵思考其中的意味,不过半年,便叫他养出一番气度,朱治暗暗惊讶,拿礼仪经文考问,虽然不能全部通晓,但也能说出七八分真意,朱治于是正视这个投奔而来的孩童,愿意认真教导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