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菜菜,捞捞(第3页)

 种平本人到底是穿越者,对古代师徒关系的理解也就停留在电视剧里,他还以为自己叫蔡邕一声“老师”,交上束修,两个人就达成了师徒关系来着。

 事实上,拜师的礼仪是很复杂的,尤其对于蔡邕这样的大儒,对这般大事,不重视是不可能的。

 种平若真要拜师,据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孔子困于陈蔡间,七日不得食而弹琴于室,颜回释菜于其户外。”

 就应该采用自秦以后逐渐成为制度的释菜礼。

 《周礼·春官·乐师》载:“入学者,舍菜”。

 《礼记·月令》则有言:“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所以根据郑众的:“古者,士见于君,以雉为贽;见于师,以菜为贽。”

 种平没有依照古制摆上水芹、菹菁,红枣和栗子这四样果蔬献到蔡邕面前,只是草草交了束修,实在是极为失礼。

 蔡邕却并未点出,他能看出种平是真心想要学习经学,这就够了。

 种平毕竟是天子近臣,前途大好,蔡邕越是满意自己的这个关门弟子,便越不愿意自己拖累对方。

 他哭董卓,自认为问心无愧。

 可终究是毁了半生清名,难道就为这自己的“传承”,就要把个于他有恩,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拉下水吗?

 蔡邕自认为自己做不到。

 是以长安真知晓种平与蔡邕关系的,只有寥寥数人罢了。

 而蔡邕也只在书信中同郑玄一人说过。

 他话语之间自然难免有炫耀之意,同时也是希望,若有一天郑玄再度至长安讲学,可以收下种平这个好苗子,让他蔡学不至于断绝……

 曹操有些疑惑,听种平语气,倒与蔡邕很是亲密,只是为何自己却不知晓这二人有何联系?

 荀彧同样有些讶异,依着种平询问长安之人的顺序,种辑荀攸之后便是蔡邕,这般关切,在他看来都近似师徒了。

 只是士族重名,亦为名所累。

 哪怕种平当真有意拜蔡邕为师,那时王允荀攸二人也会极力劝阻,使其改换主意。

 种平全然不在意曹操和荀彧所想,他坦然一笑,神色骄傲:“蔡中郎,吾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