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理想主义者(第2页)

 当然,种平流落东郡后,心中虽猜测出了长安这般快速被攻破的原因,但刘协在其中起到的,数次“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平是真没想出来。

 毕竟现实比小说更不讲逻辑,种平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推测刘协的行为,便是想破天也想不出对方会有那么多“骚操作”啊……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古人诚不我欺。

 种平拿定主意,今日之后还需以隐藏锋芒为要,切不可再口无遮拦,一股脑将可行之计全盘托出。

 不知不觉,竟然已行至荀彧办公之处,种平犹豫片刻,还是选择推门而入。

 “伯父。”

 “太史令。”荀彧放下正在处理的公文,跽跪起身,权做行礼。

 “农具已在库房之中,太史令请随彧来。”

 种平心知这是处理公务,故而荀彧以官职称呼于他,待到私下,方才会以字相称。

 这也算是荀氏的传统了吧?毕竟荀叔父平日也是这般待人接物的。

 “戏先生醉酒,恐怕不能及时赶到,伯……司马若有空暇,我二人先至田间如何?”

 荀彧微微一怔。

 以志才的酒量,想要喝醉,殊为不易。况且防涝抢收,这般大事,志才断不会容许自己出现疏漏……

 “彧并无异议。”

 荀彧收起心中猜测,复又向着库房所在行去。

 “抗洪之事,平已有定计。”

 种平还是选择率先提起,自己那“暴露身份”的防涝之策。

 不行就再润呗,还能咋的?

 虽然曹操对种平关照有加,一些细节处的举动,更是增加了许多种平的好感,但这个年纪的曹操,已经显露出几分疑心重的痕迹。

 种平初见曹操之日,曹操言语间试探他的同时,他未尝不在评估曹操的品性。

 毕竟种平在种辑这么多年的熏陶之下,到底还是养成了从一而终的性子。

 归根结底,种平有些理想主义。

 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愿意支持他变革的君主,共同结束乱世,为寒门博进身之阶,为生民博温饱之途。

 也许他手段稚嫩,为人软弱,最后只会落得个失败身死,满身污名的下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