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意在兖州

第78章 意在兖州

 “李逵,李肃道,汝南平舆人士,拜见明公。”

 哦?

 曹操提起了兴趣,他身着便衣,与种平对话时完全是以长辈的姿态,且一路行来跟随在荀彧身后。

 在常人眼中,大多会以为,曹操不过是种平的亲人。

 然而李逵见了他,却长揖而拜,口称明公,明显知晓曹操身居名位。

 倒是有几分聪明。

 李逵直起身,他清楚自己想要博得个容身之所,就必须像眼前之人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他这句明公也是报了试探之意,李逵并未猜出曹操身份,只是隐约听得种平似乎对着曹操提到“军略”二字。

 当然仅凭这二字,便推定曹操身份,太过武断。

 李逵在黑山军这些年,别的没学会,察言观色的本事却是学了个一等一。

 他初时受了典韦惊吓,对着种平慌不择言,犯下“先问许邵”的错漏。

 吃一堑长一智,现在冷静下来,自然睁大眼睛,不敢放过曹操面上任何细节。

 因此注意到曹操说种平不该如此莽撞时,视线却略微扫过自己身旁的典韦。

 提到孩童无恙时,语气庆幸,眼中却并无太多欣喜。

 这样的眼神李逵不陌生,他在很多求见许邵,希冀可以得到许子将评价的人眼中见过。

 他们大多为雄心勃勃的利己之辈。

 曹操看典韦,是在确认自己爱将是否有受伤,提那孩童,则是衬托自己对种平的关心,或许还有树立形象的目的。

 至于孩童的安危,李逵看来,曹操并不在意。

 他眸光一闪,恭声将自己在黑山军中的见闻娓娓道来:“明公,黑山聚贼百万,却大多分散。”

 “逵所知者,唯有河内张燕,以及游荡东郡的眭固等人。逵在黑山曾听闻贼众遵奉‘中黄太一’,每至三月末起坛祭祀,口呼‘迎贤良师’。”

 “贤良师?!”

 在场几人尽皆变色,这称呼世间敢用且用过的,唯有一个张角。

 可张角早已病死在七年前,与那场浩浩荡荡的起义运动一起,化作余烬,扫进历史的夹缝之间,只待千百年后被人提起评判。

 他不该再度出现在这个时空,这个时间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