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城迎战(第3页)

 但凡孙邵举个别的例子,孔融估计都不会应得这么痛快,多半是要摇摇头,引经据典讲上那么几句,再挑挑刺,耽搁上许多时间的。

 可他举的是种平。

 种平师承蔡邕,有“郑学传人”的名头,做的诗不多,却贵在词句朴实清新,文理兼修,很是对孔融的胃口。

 加上他自出道以来,身上并未半点污名,数次孤身入险境,只为营救天子,忠贞纯毅,最为世人赞叹。

 孔融听到种平的名字,心中便不生抗拒之意,何况孙邵举的又是实例,种平的确是主动出城而胜,就更不会多推诿了。

 孙邵想通关节,心下感激那位素未谋面的少府。

 “黄巾攻势如何?”

 他边往城门疾行,边询问传递消息的士卒,关于城门外黄巾的情况。

 “黄巾都压在城门口……”

 士卒不敢多说。

 孙邵知道情况定然不容乐观,可真上了城墙,看见底下密密麻麻人头的那一刻,他还是眼前一黑,差点栽下去。

 这时他真是分外佩服种平,不是每个人面对这样的攻势,都能有出城一击的勇气的。

 “城头那尸体还在?”

 孙邵定了定神,扶着城堞,勉强维持住身形,他这时反而迟疑起来。

 刚刚面对孔融,他尚且可以掷地有声,侃侃而谈,言出坚守之弊,但当真现在城头,俯视着源源不绝的黄巾贼,他只觉得绝望。

 当初那位种少府,到底是如何守住那么大一座长安城,甚至能逆风而上,击溃敌军的。

 “那贼寇的尸体还挂在墙上,开始还有些作用,的确吓退了些黄巾,这几日也不管用了。”

 王修面上满是血灰,嘴唇皲裂,看起来颇为憔悴。

 孙邵沉默片刻,“叔治,邵欲开城门,与黄巾一战,叔治以为如何?”

 王修嘴唇裂得太厉害,难以作出什么大的表情,却还是勉强露出个笑容。

 “不过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区别?不若出城一战,尚且可博一线生机。”

 “那,邵便下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