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金创瘛疭(第3页)

 期间,他有不少弟子学成离去,仍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求学的弟子仅剩下二三十余位,这些学生都是时刻侍奉在他左右的,每日耕读不辍,大都可以耐得住寂寞。

 郑玄这才重新将隐居之地选在了三公山这么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但即便他已闭门谢客,只想一心教导弟子编撰书籍,但仍有一些人的邀请是他无法拒绝的。

 比如此时自称为扬州牧的袁术。

 很不巧当种平一行人到达三公山时,郑玄还在袁术的宴席之中,尚未归来。

 魏种大感失望,虽然面上不显,但继续和国渊谈论起是否应该用黄酒这一味药时,他的态度明显变得迁就了许多。

 国渊出扬州替郑玄给种平送信之余,也是在寻觅值得辅佐的明主,这件事他的那些师兄弟们都心知肚明。

 毕竟,选择继续留在郑玄身边的这二三十余人中,只有少部分是觉得经学精妙,想要花一生去探索,其余大部分人,更多的是在观望着天底下的英雄,等待时机,静候明主。

 国渊此次归来的神情表现,明显

是并不属意奉刘表为主,和他交好的崔琰不免觉得好奇。

 “子尼,你不是常说‘男儿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吗?那刘景升单骑入荆州,难道也并非是你所敬仰的英雄?”

 国渊神色坦然:“若我早生二十年,刘景升或为明主,但如今……只能说是名过其实。”

 “那你此次回来是要继续侍奉在老师左右?”

 崔琰不料会从友人口中,听到这般对刘表的评价,语气中也生出几分感慨。

 与国渊所渴求的建功立业不同,他从前也喜欢过武功,现下却更喜欢钻研文辞内政。

 刘表如何,他已大概知悉。

 这扬州的袁术是什么性格,他也了解一二。

 于他而言,他更希望自己学成之后可以去豫州或者兖州,袁绍和曹操二人在他眼中都是值得辅佐的对象。

 “不,我打算随伯衡一起回许都。”

 国渊神色认真,他向来是做下决定就不会轻易更改的性格。

 这下崔琰是真的诧异了,他提刘表时还带着几分对国渊的调侃,此时却是发自内心的疑惑,以他对自己这位好友的了解,曹操并非是他会愿意辅佐的对象。

 难道是好友突发奇想想去某位公卿府上当门客?这不可能是他会做的事。

 崔琰甚至有些想开口询问种平,但转念一想,好友不说,定然是他想辅佐的那人身份敏感,自己做事一定要追问,恐怕会横生事端。

 再者终究有种平照顾,国渊又向来有主意,自己何必要过于担心,刨根问底呢?

 他自己把自己成功开解的同时,魏种对着郗虑的医书研究了许久,心中已经知晓国渊的方子确实可行,只是仍有些拉不下脸面,合上书卷,强行为自己挽尊。

 “虽然是可用黄酒,但黄酒酿造方法不一,功效亦有差异,还是容易造成意外,此方不甚可取。”

 郗虑的注意力完全不在魏总的话上,他心思活络,暗自盘算:“刘表如今安据荆州,似无进取之心;袁氏虽有四世三公之名,但兄弟阋墙,且袁术帐下谋士众多,安知那袁绍如何?我若去彼,难有我出头之日。”

 “兖州曹操奉迎天子,兵多将广,方经陈宫张邈叛乱,眼下正是缺少能臣谋士之时,我何不去投那曹操?”

 他心念一定,看种平的眼神便从隐隐的敌视转变成了亲切。

 想要在曹操那里某得一份好差事,以他现在微薄的名声,几乎是不可能,但若是有种平做他的荐主,那待遇可就完全不同了……

 “阿嚏!”

 种平摸了摸鼻尖,目露茫然。

 是谁又在算计我?

 他抬头时正和郗虑四目相对,郗虑的表情一时间有些僵硬,他还记得之前嘲讽过种平的事。

 然而种平压根没想起他是谁,只是礼貌地回了个微笑便转头和捧着书的小孔明聊了起来。

 郗虑隐隐觉得自己是被种平所轻视,心中又生愤懑:这种伯衡当真是虚伪至极,若我得势,今日之辱,必加倍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