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江畔何人(第2页)

 “伯喈先生,卫夫人和女公子在客室等候。”

 诸葛亮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蔡邕一愣,随即捂住胸口觉得有点喘不过气:这连自己家的两个女儿都送到扬州了,怎么看都带着股背水一战的气势……不能是伯衡和种辑这对父子决定要刺杀曹操吧?

 吸了口气,蔡邕也顾不上郑玄了,急匆匆推门而出,奔着客室找两个女儿询问情况去了。

 “进来吧。”

 郑玄早知道诸葛亮在门外,估计对方将自己与蔡邕的对话听了七七八八。

 诸葛亮低头看了看地()

 面。

 平日他是不会做这种偷听之事的,但是这一次涉及种平,他实在是没忍住心中的好奇。

 “你那&“弹簧&“研究的怎么样了?”

 “太史令曾言,在犁具的犁铧部安装弹簧,可以减轻犁地时的所遇土壤阻挡之力,节省耕作之人的力气,我用铜丝试了试,发觉铜丝过于纤细,所提供的弹力也不足。”

 诸葛亮目露苦恼:“我曾写信询问过此事,太史令在信中说可以用青铜制成片簧……亦可以用搓成的腱绳或毛绳拉紧做成扭簧,后者可用于石弩和抛石机之上,增强二者的威力。”

 “我虽不知片簧是各种模样,但扭簧却是做出来了,可惜无处可用。”

 郑玄听着倒也颇有兴趣:“只有青铜与铜可做那用在农具在的弹簧吗?”

 “太史令说最好的材质是&“钢&“,似乎可用&“白口铸铁&“之术制成,但听闻制作麻烦,损耗颇多。”

 诸葛亮其实在《太平经里看到过炒钢之法,但他不敢当着老师的面说。

 “又闻有&“百炼钢&“之法,所炼之钢所制刀剑,皆为世间利器,可惜不得一见。”

 诸葛亮有些意犹未尽,他还在信中看到种平写他手中有一门制钢之法,比些两种法子要简易得多,但或许是有所顾忌,种平只是略略提了一句,并未细说。

 郑玄若有所思:“既然如此,且将改良农具之法放一放。但凡世间巧匠,总归有绝技藏身,从不示人。子尼好交友,我可书信一封,在他那里询问些消息,伯喈藏书众多,或许有墨家书籍留存。你若是真喜好研究这器物,不如便从炼钢入手。”

 诸葛亮颇有几分跃跃欲试,他自信自己的爱好不会影响到日常的学习,既然老师也同意他去研究,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种平尚且不知自己的一根弹簧会让诸葛亮从南阳村夫变成扬州铁匠。

 他现在正在船上干饭。

 或许是李蒙意识到再让种平吃干饼可能真会让种平噎死。

 在船上度过五天的种平睁着一双失去灵魂的死鱼眼准备重复日常,往嘴里塞饼时,李蒙仿佛天神下凡一般,从怀里掏出了被蒲叶包裹的烤兔肉。

 闻到肉香的那一刻,种平差点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