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做战神一个老农民

第963章 暗流涌动 新罗入城2(第2页)

 “京观”,这个词汇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头,那是战争残酷性的直接体现,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更是华夏文明史上的一抹耻辱。人们谈论起它时,语气中无不充满了痛惜与愤慨。

 “阿郎,眼下的局势愈发复杂多变,我们是否应该未雨绸缪,为可能的风雨做好万全的准备?”房心忧心忡忡地对房玄龄说道。

 他提到的“二郎”,正是房玄龄之子房俊,此刻正身处雍奴之地。雍奴,这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字,实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它位于大唐边疆的最前沿,与玉田两地共同构成了大唐对外防御的第一道屏障。

 然而,大唐的疆域并未止步于此,石城以北,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各式各样的蛮族部落,那里是大唐尚未触及的远方,也是未来征伐的目标。

 在这片边疆线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如都护府这样的机构还未设立,房俊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肩负起了守土开疆的重任。

 有人不解,为何陛下会将房俊安置在如此偏远且充满挑战的地方,但对房玄龄而言,这无疑是对他家族的一种考验,甚至是一种轻视,这让他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悦。

 然而,国事为大,个人情感只能深埋心底,房玄龄深知,高句丽的征伐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关乎皇室的荣耀,更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共同利益。

 尤其对于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武将们而言,高句丽之战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肥肉,是他们展现武勇、实现抱负的绝佳舞台。

 这群以武为生的勇士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扬名立万的机会,他们早已磨刀霍霍,只待一声令下,便誓要踏平那片土地,将胜利的旗帜插遍高句丽的每一寸山川。

 “现在,我们绝不能沉溺于这些微不足道的计较之中,我们的计划已近乎完美,就只欠缺一个合适的借口来将它付诸实践了。”房玄龄的神色坚定而决绝,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的迷雾,看到了未来的辉煌。

 “没错,就差这一个至关重要的借口,只要我们能巧妙地利用它,将这件事情圆满解决,那么,无论是怎样的奇迹,都将成为可能。”

 那些勇猛无畏的武将们,将有机会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而那些文韬武略的文官,同样也能借此机会,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

 大唐帝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太多的人在渴望着这样的机会,他们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波澜。

 房玄龄,这位智谋深远的宰相,更是怀揣着一份不为人知的雄心壮志。

 他暗自筹划着,要在这次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不仅要为自己赢得无上的荣耀,更要让自己的骨肉,即便尚未出生,也能享受到封爵的尊荣,让房家的荣耀得以世代传承。

 而那些往昔未曾有过显赫战功的人,此刻也满怀希望,期盼着能在这动荡的时代中,抓住一丝机遇,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阿郎,二郎的安全……’房心忧虑地提出了这个关键问题,他深知二郎对于房家的重要性,更明白在这场风云变幻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房玄龄闻言,微微蹙起了眉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二郎,他是我房家之人,流淌着武将世家的血脉,他的安全,我自然会倾尽全力去守护。我房家,自古以来便是以武传家,世代忠良,岂会让他在这乱世中受到丝毫伤害?’

 房心闻言,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这武将世家的名头,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担当得起的。

 他偷偷瞥了一眼房玄龄,心中暗自揣测,房玄龄你既是房家之人,又有着如此非凡的智谋与胆识,那你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这话,他终究是不敢直接问出口的,只能默默地跟随着房玄龄,一同前往了那座如今已成为长安城中最为火爆的酒楼——醉仙楼。

 醉仙楼,这个名字如今在长安城中已是如雷贯耳,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能在此一聚为荣。

 这里,不仅有着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佳肴,更有着无数关于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是来到长安的人,或许可以错过皇城那庄严的打卡之地,但醉仙楼,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的。

 而房玄龄,也终于有机会摆脱了那些难以下咽的食物,他坐在醉仙楼中,品尝着美味佳肴,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烦恼与忧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

 这地方俨然已经成了房玄龄每日必到的饭堂,无论是公务繁忙之时,还是闲暇之余,他总不忘在中午时分莅临此地,细细品味一番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

 今日,他刚踏入门槛,便豪爽地喊道:“小慧,快些准备些拿手好菜,今日我要与友人畅饮几杯。”话音未落,他已大步流星地迈向了自己专用的包间。

 此时,包间内已有一位身姿挺拔、英气勃勃的男子等候多时。他面容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即便是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份英武与小帅的气质依然难以掩盖。

 若是能年轻三十岁,想必也是一位倾倒众生的大帅哥。此人正是秦琼,他与房玄龄交情颇深,此次相约,定是有要事相商。

 房玄龄一进门,便热情地招呼道:“秦兄,你可算来了,近日可好?”秦琼微微一笑,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凝重:“房兄,我近日一直在暗中观察新罗使者,暂时还未发现什么明显的异常,但这也正是让我最为担忧的地方。他们此行太过匆忙,而且护卫人数之多,实在令人费解。”

 房玄龄闻言,不禁点了点头,眉头也微微皱起:“确实,新罗不过是个小国,以往前来求援时,护卫等随从加起来也不过五六百人。但这一次,他们竟然带来了上千人的护卫队,这未免太过夸张了些。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难道说,这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