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敌人也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倒霉(第2页)

 ““叶尼塞河”明白,通话完毕。” 

 眼见这边的情况处理的差不多了,打算带周正四处转转的苏洛维琴科紧跟着开口。 

 “要不要去看看伏击现场?” 

 “恭敬不如从命,请呗。” 

 把中国话转述成俄语感觉有些怪怪的,好在苏洛维琴科也能听懂这意思,随即叫来了一辆虎式装甲车拉着周正一行前往现场。 

 前往伏击地点的路程并不远,几分钟就能到,趁着这会儿功夫唠唠嗑的周正随即说道。 

 “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 

 “啊?问题?是什么?” 

 “你这都中校了,怎么每次还是自己亲自带队上呢?之前我还觉得这是不是你一个人如此,可能是个例,没想到那位马萨耶夫中校也和你一样,你们格鲁乌都是这样中校亲自带队冲锋的吗?” 

 周正能这么问,对苏洛维琴科而言也不算意外,事实上周正也不是第一个这么问的人。 

 面罩依然在下巴上挂着的苏洛维琴科笑着开口。 

 “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只是指挥员的个人风格问题,我和马萨耶夫凑巧是同一类人。主要还是这么打习惯了,从我军校毕业刚到格鲁乌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这样,有些东西时间一长就很难改过来。” 

 “再加上特种作战面对的敌情是以秒为单位变化的,离火线越近越方便指挥。经常深入敌后也没什么指挥部可言,总不能把指挥部设在敌人家里,坐办公室更没可能打好这种仗,所以就这样了。” 

 闻言的周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苏洛维琴科的开口还在继续。 

 “正巧说到这儿了,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爷爷当年打卫国战争的时候,是在马拉申科元帅的麾下一路南征北战的,那时候马拉申科元帅还是坦克兵少将,师长。但是那时候的他就经常开着自己的指挥坦克亲临一线指挥作战,而且他的坦克上有专门的标语和符号,非常有外观特征。” 

 “同志们每每看到师长同志的坦克现身战场就会士气大振,敌人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被钢铁洪流所碾碎的,直到通往柏林赢得胜利。” 

 “后来我的爷爷受此影响,在成为将军后也是差不多的指挥风格,喜欢和战士们待在一起。传到我父亲也是如此,再来就是我父亲又传给了我。我虽然没有经历老一辈人在卫国战争中的那些光辉事迹,但仍然以能与他们走上相同的路为傲。” 

 周正很早以前就知道苏洛维琴科和阿尔西姆一样,也是军人世家出身。 

 和某些废拉不堪的毛子英雄后代不一样,苏洛维琴科和阿尔西姆这从小玩到大的哥俩,论起带兵打仗的风格来几乎出奇的一致。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大概和他俩的祖辈曾经在同一支部队服役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这也不是个例就是了,俄军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指挥员阵亡率,连将军都有殒命战场的记录,和毛子们这个祖传的“指挥员靠近火线”有很大的关系。 

 只能说无论阿尔西姆亦或是苏洛维琴科,都是此种情况的具体体现罢了。 

 至于其中的好坏优劣,周正也不想太过评价,更觉得没啥必要。 

 毛子的打仗风格就这样,爱咋折腾就让他们咋折腾去吧。 

 抵达伏击战现场后的周正一下车,立刻看到了横在公路上正熊熊燃烧中的皮卡车残骸,周围凌乱地躺着各种尸体。 

 有些尸体不是在路面上,而是在熊熊燃烧的皮卡车残骸里,正被烈火炙烤地劈啪作响、直冒黑烟,空气中满是闻了让人感到不适的焦糊肉味儿。 

 抬头瞅了瞅伏击战现场的天空,周正能肉眼可见地发现一架小型fpv无人机正在四下低飞。 

 看样子像是某种并不高端的型号,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行情来说,这毫无疑问是过时的角落商品,甚至离撤下柜台清仓处理掉都不远的那种。 

 “嗯.....看来可以做做这方面的文章,有更好的小无人机谁会拒绝呢?” 

 再转头一看不远处的公路两边,架设在地还未来得及拆卸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赫然在目。 

 看那发射筒已经空空如也的样子,周正大概是猜到了公路上这几辆皮卡车是怎么变成这逼样的了。 

 “行了,这边都搞定了,该布置的我布置完了。剩下的最后一处就是前哨站那边,马萨耶夫中校也在那里,要不要过去认识个新朋友?我可以帮你介绍。” 

 有此等好事,周正当然是不会拒绝。 

 和苏洛维琴科同级同衔的那马萨耶夫中校,很明显也是一位前线带兵的格鲁乌指挥员。 

 周正猜测那位车臣猛汉手里,大概也是有如苏洛维琴科这般的装备自购权的,提前铺一条销路、留个人脉以备后用还是挺好一件事。 

 现在既然苏洛维琴科主动提议,巴不得有这好事的周正自当是同意下来。 

 交待完处理现场的苏洛维琴科随即再次上车,拉着周正一行直奔最后一处“战场遗迹”而去。 

 ““兽人”呼叫“大鲟鱼”,这边快收拾完了,你还过不过来?不过来我就带人先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