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启程再赴中东(第3页)

 而紧随其后得到的回答,也确实印证了周正的这一猜测。 

 “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指挥员同志。” 

 “我曾经想过放弃和逃避,不敢面对甚至是恐惧变成了那样的祖国家乡,所以我逃到了俄罗斯。” 

 “但后来阿尔西姆找到我,他告诉我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拿起武器去战斗、去捍卫,这才是真理,也是唯一行得通的方法。” 

 “老实说我当时依然没有勇气,再去回过头来面对那曾经熟悉的一切。但我想了很久,觉得阿尔西姆说的话应该是没错,也许我该试着做出一些改变,不再是一味地逃避和不敢面对,至少要尝试去改变,哪怕是一点点来。” 

 “嗯,所以你加入瓦格纳后的第一站来到了非洲,对吗?” 

 闻言的卡拉切夫应声点头,报以了肯定的答复,见状的周正紧跟着再度问道。 

 “那么现在呢?现在的你有没有什么改变?敢于面对那曾经逃避的一切了吗?” 

 “......” 

 边走边聊之际停下了脚步的卡拉切夫默然不语,身旁一并停下的周正也不急于开口,知道该有的回答一定会有、只需等待即可。 

 片刻之后脱口而出的回答,也正如周正所预料的那般。 

 “我来到这里就是我的回答,指挥员同志。” 

 “我能来这儿不是因为命令,阿尔西姆没有强制命令我,是我自己选择来到这里的。” 

 “我,还有我的这些同志们,我们终于能向那些毁了我们的信仰和家乡的敌人开出第一枪。就是像未来科技这样的殖民掠夺渣滓,才逼的我们背井离乡、沦为流亡者。” 

 “他们就像蝗虫一样,每到一地只留下生灵涂炭和一片战乱,也包括我的故乡。” 

 “阿尔西姆说得对,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拿起武器跟这些渣滓战斗到底才是唯一选择,子弹和爆炸才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听到这儿的周正知道已无需多说。 

 看来阿尔西姆在拉卡拉切夫入伙后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把长期思想工作做的足够到位。让这些背井离乡的流亡战士知道了该为何而战,这就够了,当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树起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只是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为了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而战,有思想上的加持才能事半功倍。 

 这便是周正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团结这些“五湖四海英雄豪杰”的重要手段,如今在卡拉切夫的身上也再次得以印证。 

 对于更进一步的安排,周正没有立刻就做出,而是打算等自己回来之后再做考量和具体执行。 

 至于眼下,周正先把卡拉切夫和他的战友,交给了同为中非瓦格纳出身、已经是熟人的克劳泽那边。 

 不需要做什么专门的任务,只需要先带人熟悉一下情况就好。 

 布置完了这一切的周正已经没时间再做更多,匆匆休息一夜之后,凌晨时分便上了老牙那边联系来的一趟给伊朗送货的航班,直飞中东而去。 

 不过这一次,周正带着的随行护卫人员却换了班人马,不再是瓦格纳,而是同为“抵抗之弧”成员,和伊朗人有着战友关系的阿基尔少校一行人。 

 周正也是后来跟阿基尔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阿基尔早已有过和伊朗人并肩作战的经历。 

 而且搭伙配合的还是伊朗精锐的卫队系武装,一起出生入死多个战场、战果斐然,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甚至阿基尔在某段时间里,还专门去过伊朗受训,从伊朗人那里学到了不少有用的战术技巧,而后重返祖国战场“学以致用”。 

 “你是说那些伊朗人的战斗力很不错,甚至还在你们之上?” 

 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招募过伊朗籍的战斗志愿者,手下已有的只是机场地勤人员的周正,乍一听阿基尔所说的“伊朗人比我们还能打”这话,着实有些意外。 

 却见阿基尔这边非常信誓旦旦地点头回道。 

 “是的,伊朗人的武装力量有些不同,他们真正精锐能打的是卫队系武装。” 

 “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是出色的战士,他们体格健壮、训练扎实、技战术素养精湛,战斗意志和士气上也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们心怀信仰,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就和我们一样。” 

 “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他们教导出来了许多徒弟,您应该有所了解。就算是他们徒弟的战斗力已经可圈可点了,我们叙军也从他们这儿学到了不少。就比如我的城市战技巧,很多就是从伊朗特训期间学到的。” 

 知道伊朗是“抵抗之弧”核心的周正,倒还是头一次听到亲身参与者描述起这种情况。 

 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可以跟伊朗人谈谈别的生意,而不只是交易那些无人机和弹道导弹。 

 毕竟,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干躺未来科技、解决掉一个潜在大麻烦这种事,同样是伊朗人乐见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