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您的方案足具诚意,恭喜我们再次达成合作(第2页)
不需要为此质疑什么,伊朗人上次拿到周正给的光电观瞄设备,转头就把自家现役无人机快速升级完成。不但满足了自身需要,还有足够的产能给周正和驻叙俄军各来一批,这便是最好的证明,也是现代工业国实力的体现。
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发生在武装直升机上。
对自家工业实力知根知底的穆萨拉赫中将能保证,只要俄国人能把这些先进光电观瞄设备快速提供到位,那么升级改进版的新型“风暴”武装直升机亮相时间,现在就可以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一切都可以是水到渠成,那么唯一剩下的问题,便是如何才能从俄国人手里,把这些宝贝掏出来的问题了。
想到这里,估摸着难度就不会小的穆萨拉赫中将紧跟问道。
“谢里宁先生,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您方才的这项提议,应当是和雅克-130与米-28n的采购合同绑定的,对吗?”
别的不爱整,就爱搞“绑定交易”这手的周正也不玩虚的,刚一被问就不假思索地笑着点头。
而这恰恰也是穆萨拉赫中将最不想听到的,也是最棘手麻烦的问题。
面前这俄国人的大官实在不好得罪的太死,要知道这家伙手里还捏着己方无人机升级配件的供应链呢。
真要惹得俄国人不高兴,在这事上卡一下脖子,短期内无法自研自产先进光电观瞄设备的己方就会很难受,而且大受影响,无人机又得掉回到以前的“门锁拍照分辨率”时代。
这显然是伊朗人不想承受的,能不走到这一步自然要尽可能避免,再加上这谢里宁先生这次开出的合作方案又如此诱人。
觉得有必要把自家上级领导说服下来,多掏点钱就多掏点,把这事拿下办成的穆萨拉赫中将,正准备借故离开前去汇报请示,却又忽然见得身旁的谢里宁先生示意话还没说完。
“还有一件事,将军,我们最好现在就一起说定了。”
“......没问题,谢里宁先生,您请讲。”
已经聊了有一会儿,不介意再聊几分钟的穆萨拉赫中将闻言,又坐回到了沙发上摆出一幅“认真听讲”的架势。
周正接下来要说的事倒也不是啥大事,无非就是驻叙俄军副司令员,库尔巴洛夫中将早先拜托自己帮忙那事儿。
给驻叙俄军再搞一批弹药过去,顺带还要补点无人机,同时配上更先进高端的型号。
也就是周正目前在用,且在战场上被证明为优良可靠的见证者-129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将此番需求完整叙述、告诉了穆萨拉赫中将的同时,周正也知道“不能光想着让伊朗人付出什么,得想着给伊朗人补点什么”的道理。
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没了互相尊重那不叫合作,那叫谈判桌上的霸权主义和美式双标——我可以谈利益但你不行。
这种如同恶疾毒瘤一般的坏毛病,最好还是少学为妙。
深谙此理的周正稍事思考,不过多时便再度开口。
“如果贵方能答应我方才所提的这两项诉求,即是雅克-130与米-28n的军购案,还有对驻叙俄军的加大供应合作。”
“那么我方可以确保至少100套的先进光电观瞄设备供应,就是我们方才所提的Ah-1z同级别产品。”
“此外,还会尽力确保后续的供应链稳固,只是......这是我押上个人信誉的承诺和保证,无法被写进合同书里。您知道这其中涉及到的事情有些复杂,后续供应链稳固牵扯到不少问题,但还请您相信我的承诺会说到做到,将军。”
先期100套的供应量着实不小。
就算伊朗人留一套备份,那也足够搓出来50架改进升级版本的新武直了。
对于账面上有200多架武直,但实际能飞能用的,也就一百来架上下浮动的伊朗人而言。这几乎是现役武直一半的数量,改进升级完成后,已经是一股可以预见到的非常可观战力了。
所以周正提出的这供应方案非但不抠搜,反而能够切实满足伊朗人的现实需求。
至于后续供应链的稳固问题,既然无法签署白纸黑字的明文合同,那这就纯粹是信任与否的问题了。
好在周正在伊朗人这儿没啥“黑征信”记录,纵观过去以往与伊朗人的合作经历,没有一次不是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
于伊朗人而言,既然设备供应上的主要需求能得到满足,后续需求就是个“有了最好,没有也行”的添头。
对“诚实守信”的谢里宁先生,主观上还是愿意报以信任的穆萨拉赫中将,也未做过多的犹豫,稍事思考后便给出了面带微笑的回答。
“我了解了,谢里宁先生。”
“就我个人来讲,还有我们的私交与友谊而言,我非常愿意信任您所说的话是属实的,同样也相信您能在后续供应的问题上说到做到。”
话音到此一顿的穆萨拉赫中将未做过多停留,紧跟着话锋一转继续缓缓开口。
“但我们都是有着同样身份的人,都是谈判主官,都为了各自祖国的利益服务。”
“所以我不能因为个人情感和意愿就答应下来,谢里宁先生,相信您能够报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