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战术侦察完毕,夜袭正式开始(第2页)

 总而言之,只要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到位,那么战场上的很多难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近乎于战场透明也不是不可能,就好比现在这样。 

 “‘头狼’呼叫‘流浪者’,第一轮侦察已完成,我们正在筛第二遍。信息已经打包发过去了,确认一下。” 

 “‘流浪者’确认,已收到战术情报共享。我们负责处理3号、4号、还有6号标,剩下的交给你们了。” 

 所有已确认的敌军火力点,不止已经明确标注完成信息化共享,而且还以数字区分了具体几号标记。 

 这样就能方便杜克和克劳泽各自的队伍,迅速认领适合自己所在方向打击的目标,不用再在无线电频道里咋咋呼呼、线上开会地说“你打这儿,我打那儿”了。 

 收到杜克那边传来的回复消息,按动耳边无线电通话按钮的克劳泽也紧跟回道。 

 “没问题,1号、2号还有5号标,交给我们来处理。但注意最新发现的7号标,这东西在车站核心区,周围是一整个环形工事阵地,还有建筑物遮挡,车站外围的制高点不足以支持我们从外部干掉它,只能想办法进去后再说,记得别被这玩意儿打了。” 

 “收到......不过,看起来好像有些不太妙,那他妈是一门防空炮吗?嗯?” 

 如无线电里的杜克所言,位于车站中心区域的这处环形工事阵地确实是个麻烦。 

 不止因为其位置刁钻,从车站外部远程狙击打不着。 

 更因为其火力的强大程度有些出人预料的强大。 

 望着面前已经被无人机抵近后,拉大回传的清晰热成像画面,望着那冰冷深灰色武器构型的克劳泽,已经认出了其标志性的外观特征。 

 “是双联kpv,不是防空炮,不过比防空炮也好不到哪儿去。” 

 “kpv?还他妈双联???很好~这下可梦回伊德利卜了。” 

 苏制14.5毫米kpv重机枪,发射14.5x114毫米大威力弹药,是苏制武器装备暴力美学的典型代表之一。 

 单就威力而言,这东西绝对是“重机枪里的哥斯拉”。 

 别看口径只大了一点,但其发射药量却是美制12.7毫米Bmg弹药的两倍有余,单就发射药量而言已经是20毫米机炮级别的了。 

 此种弹药最早脱胎自二战苏联时期的反坦克步枪弹药,没错,这玩意儿一开始的设计用途是拿来打坦克的,能有这种怪兽级的发射药量也就理所应当了。 

 在其恐怖的威力面前,步兵基本上谈不上啥有效掩体可言。 

 准确来说的话,kpv对敌方步兵只有一句话可言——跟你的掩体一起见鬼去吧。 

 无论是钢混结构的墙体还是砖石沙袋的掩体,都会被kpv的暴风骤雨火力瞬间撕成筛子。 

 所谓四级防弹衣在这玩意儿面前就只是个笑话,就是穿两件四级防弹衣都不好使,更别指望能保命。 

 现在车站里的敌人,有这玩意儿当做固定火力点防御武器,而且一次就是双联装两挺,双倍的快乐。 

 这等同于意味着克劳泽和杜克一行人,别指望硬冲这东西了。 

 一旦被其发现,大概率连躲都没地儿躲,但凡暴露在直射火力的覆盖范围内就会被撕成碎片。 

 必须得想点别的办法,在不闹出太大动静的前提下将其干掉。 

 望着这双联kpv所在工事周围那空荡荡的环境,就在两条铁道之间的中心站台上,周围连个能藏人的障碍物都没有,想悄悄摸上去把这玩意儿干掉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别想了,这不是我们能搞定的目标,俄国佬。” 

 “最好提前报备申请,让天上的支援来解决问题,这是最佳选择。” 

 “......” 

 诚如无线电里的杜克所言,眼下似乎也就只剩这么一个办法。 

 未作犹豫的克劳泽并未答复,转而调频按下了耳边的通话,按钮再次开口。 

 “‘头狼’呼叫‘明月’,我们在车站中心地带发现一处敌重型火力点,位于中心站台的挡雨棚下方,已标记目标,回传中。” 

 “请求空中支援清除该目标火力点,重复一遍,请求空中支援清除该目标火力点,完毕。” 

 “‘明月’收到,已确认回传信息,正在处理,稍候。” 

 之前的天基卫星侦察和空基无人机侦察,都没发现这么个造型狰狞、招摇过市的大块头玩意儿。 

 周正起初还挺奇怪,寻思着是不是之前漏过了什么细节,还是说敌人连夜新增了这重型火力点。 

 直到克劳泽那边的具体情况传来,一看面前屏幕的周正这才恍然大悟。 

 合着那挡雨棚才是“罪魁祸首”,无论是卫星还是无人机高空过顶的航拍画面,都因为角度问题而拍不到这挡雨棚下面藏着什么东西,只能看到一个绿油油的挡雨棚杵在那里,导致事先根本不知道有双联kpv这么个怪物的存在。 

 换言之,要不是克劳泽一行人,在行动开始前,用fpv无人机进行补充战术侦察的话。 

 一行人就这么一无所知地冲进车站里,很有可能会在始料未及的情况下,遭到极致疯狂火力的毁灭性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