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如何评价俄国人?精英陆战队自有答案(第3页)

 “.......” 

 望着杜克那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 

 就算周正已经知道杜克的痛觉神经被改造的接近于无,只能在中弹瞬间感受到细微的痛感,不至于连自己挨了打都不知道。 

 但也仍然为自己面前这尊“血肉战争机器”感到了一丝忧虑。 

 “这是你的作战技能,是强项,我不否认。但别因此把自己当‘超人英雄’,行吗?” 

 “我相信我们以后还能一起合作很多大事,但前提是你得活着,而不是在战斗中逞能充英雄,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对于杜克这位“得力员工”,周正不想谈什么大道理和伟光正。 

 也知道跟杜克这种信仰都崩塌过一次的人谈这些,那只会显得自己是个智障。 

 所以咱不玩虚的,只聊实的。谈利益、讲合作,说说你能因为你的工作表现突出而获得什么。 

 本着这样的发言思路,未待杜克开口作答的周正,已然继续说道。 

 “上次你跟我申请的那批俘虏,拿去用吧,归你处置了。” 

 “只要你有本事说服他们加入,别整出乱子、枪口反向对准战友就行,别的我也没什么要求。” 

 对钱不怎么感兴趣的杜克,一心只想着有朝一日能对未来科技的资本实体完成复仇。而拉人扩充队伍、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实力,要能禁得起战斗消耗不至于队伍打光,则是其践行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眼看周正已经答应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诉求,意识到活儿没白干的杜克转而咧嘴一笑。 

 “感谢您的授权以及对我的信任,长官,相信我,您不会为了今天的决定而在日后有任何懊悔。” 

 心里说了句“但愿吧”的周正,嘴上却只是笑笑,连带着点头示意。 

 怎么拉人扩队伍,那是杜克自己的事,周正管不着也不想掺和太多。 

 唯一在乎和需要做好的,便是如何控制好这支能征善战的武装力量为己所用,在约束和放权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好让杜克这伙人成为自己将来最危险的武器。 

 “看来中东那边的布局得开始实际推进了,等到时机成熟就把杜克这伙人丢过去,让未来科技好好体验一下两个屁股蛋子同时着火的滋味,光一个非洲还远远不够。” 

 心中如此思索着的周正还未再度开口,在站台上左瞅右瞅、就是找不见熟人的杜克,已经抢先问道。 

 “克劳泽他们呢?怎么没见人?” 

 “撤离的时候跟我说他们乘车不走铁路,还有别的任务要收个尾,这会儿难道还没回来吗?” 

 眼见杜克主动问起克劳泽的情况,寻思着这俩人看样子处的还行的周正,在报以微笑之际同时朝杜克笑着回道。 

 “十分钟前刚刚例行汇报过,现在正在撤离的路上,不用担心,已经脱离危险地带,处在我们的控制区范围内了。眼下,他们非常安全。” 

 看着杜克脸上的表情反应,在听到自己这话后还有点“松了口气”的意思。 

 更加好奇结果如何的周正紧跟发问。 

 “那么,你的感觉如何?对克劳泽还有他的瓦格纳同志们,你能给出多少分的评价?在经历了这一次的并肩作战之后,我想听听你的答案。” 

 克劳泽和杜克这俩人能不能配合到一起,直接关系到周正下一阶段的“红海行动”计划。 

 这将会是周正和安德罗搭伙合作以来,做策划过的最为重大特战行动。 

 一旦事成,不但能缴获到满满一船的未来科技武器装备,还能重创未来科技非洲部队的作战实力,更能收获胡塞老哥这相当重要的新盟友,属实是字面意思上的“一箭三雕”。 

 特种作战在军事学上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作战效费比,讲求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战斗收益。 

 像是“敌后渗透”、“交通破袭”、“斩首打击”等等特种作战形式,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要素来展开的,而不是“都市兵王今儿又收了三个后宫”。 

 周正的此番计划,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特种作战学说的核心要素。效费比之大已经高到了一旦事成,便是特种作战的教科书式案例。 

 能不能成,现在全看克劳泽和杜克这俩人,能不能尿到一个壶里去。 

 期待着杜克如何回答的周正,着实有些紧张。 

 好在,杜克接下来的回答,着实是让周正松了口气。 

 “他很好,非常棒,长官。” 

 “从我参军入伍到现在,这些年里我也接触过不少俄国人,形形色色啥样的都有。” 

 “但克劳泽,他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就算是在没有无线电协调的情况下,我们也打出了很好的战场配合、相互照应。” 

 “我头盔上的运动相机拍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您应该看看,复盘一下这次车站袭击战的全过程。实话说就连我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确实一开始低估了这些瓦格纳,他们都是可靠且优秀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