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一举凌厉猛攻,缴获敌军三大罐油(第2页)

 “只可惜......都是过去的事了,长官。” 

 无奈耸了耸肩的杜克摇头失笑,此时此刻看上去也和一般的正常人没什么区别,转而又回到了稀疏平常的语气继续说道。 

 “但我也感谢这段经历,它磨练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技战术能力,让我明白了一名真正的指挥官需要做什么,具备哪些能力。” 

 “为此学习积累的中国知识也让我受益颇多,就比如那本《孙子兵法》,它在海军陆战队有专门的特供英文版本,您知道吗?当我的上级告诉我,这本书是中国人在几千年以前写成的时候,我差点以为我耳朵出问题、听错了什么。” 

 “如果不是真的了解,很难想象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把战争的真谛看得如此透彻。” 

 “太多的美国年轻人都不关心除了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事物了,很多人甚至不能在世界地图上指出中国在哪儿,只会人云亦云地整天喊‘china.china,and china’,就和某位前总统一样。” 

 “曾经我也是从这种时候过来的,和我同期的新兵战友们很多也是如此。当我翻看这本古书的时候,那时我就在想,我们究竟对被我们视作假想敌的存在了解多少?我们的了解是否普遍化、广泛化,是否能做到让大多数年轻人都知晓一二?” 

 “如果不能,做不到,那我们是否存在急需补缺的巨大漏洞和隐患?” 

 “越是翻看那本古书,还有其它的英文版中国相关军事教材,我的这种疑问就越深、越是无法得出能说服自己的答案,甚至越是后怕些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存在。” 

 “我把我的困惑告诉了上级,尝试寻求答案。但我得到的唯一结果却是“做好你该做的”,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也根本不会有,后来我才想通了这点。” 

 一下子勾起往昔回忆的杜克说了很多。 

 人生中第一次听到这些的周正也是听得认真,想知道以杜克这独特稀有的视角,到底如何看待这些对自己而言非常熟悉的家乡事物。 

 话至尾声时,仿佛突然间想起了什么的杜克,在话音未落之际又再次悄然开口。 

 “哦,对了长官,我还记得一句中国话,可以用来总结我刚才说过的这些经历。” 

 “中国话?有意思,说来听听。” 

 “叫做‘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杜克这最后一语是用汉语普通话说的。 

 虽然说得并不那么标准,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发音是出自老外之口。 

 不过,倒也不妨碍周正理解杜克说这话的意思。 

 “你是想说,你把你学习到的中国相关知识应用到了实战中,是这意思吗?” 

 闻言的杜克悄然点头,并笑着答道。 

 “不知道我的‘学以致用’表现的如何,长官,希望在您眼里还算是合格。” 

 这下不止是周正,连前排驾驶座上把着方向盘开车的老张闻言,都不禁笑了起来。 

 不过却不是嘲笑,而是报以认可的意思。 

 只听陆军装甲兵出身,不止会开suv、还会开96A的老张笑着感叹。 

 “看来这美军精锐是不一样嘿,要是你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这么难对付,那可就有的头疼了。” 

 虽不是异常精通,但听懂一句完整汉语的大概意思,闻言后稍加思索的杜克还是做得到的。 

 “并非全部,只是极少一部分。” 

 “换做以前的我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这就是事实。太多的无知自大和目中无人充斥在我之前的队伍中,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面对的到底是怎样的对手,而我的上级告诉我的唯一忠告,也只有那句“做好你该做的”而已。” 

 “那我猜这话应该有后半句没说,叫做“别多管闲事”,是吗?” 

 应声接话的周正转头看向身旁的杜克,从其面容上得到的则是肯定的答案。 

 “做不到,就是我现在这样。我在这里,我所经历的一切,就是做不到这点会是怎样下场的最好例子。” 

 认知战没把敌人打趴下,这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认知来、认知去,到最后把自己认知进去,搁里面了。 

 认为自己认知所言即是天条律法、言出法随,客观现实随自己的认知而改变。纵使意识到了这是有问题的,但还是不愿面对、不能面对,这才是最可怕的。 

 杜克明明是个清醒的人,而且意识到了这点。 

 可到头来的结果,却是被像丢垃圾一样地赶出了军队,不得不说这才是最大的讽刺。 

 和杜克这一通聊天,对周正而言确实感触颇深,当然也受益良多。 

 这样看来,也未尝不能更好地去了解对手、了解目前所面对的“看似强敌”,进而实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愈发感觉自己把杜克收下是收对了的周正,对这位重量级下属未来的安排任用,也渐渐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 

 不过眼下,周正最在乎的还不是这事儿,而是就本次的渗透袭击车站任务,给博纳特匪帮和未来科技来一场盛大的“谢幕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