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你喜欢我就有更多,不知客户感兴趣否?(第2页)

 原本叙军通过自己的“手搓魔改”,是给坦克侧面加上去了一些焊接外挂的格栅装甲,用以更早一步引爆破甲弹来提升防护性能的。 

 但在接收到了周正提供的“利刃”爆反之后,手头有了更好选择的叙军,立刻改变了主意。 

 拆掉了原本跟个“动物园兽笼”一样,围在坦克周身的格栅装甲,转而“轻装简行”上阵,给坦克炮塔和车体侧面都挂满了“利刃”爆反,防护性能得以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现在,叙军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说,扛着筒子的轻型反坦克步兵,基本是无法从侧面威胁到自家的t-72B3的。只要一发打在了爆反上,就基本等同于“听个响”。 

 绕到坦克屁股后面一看的周正,又发现了一件更惊讶的事。 

 只嫌自家坦克还不够安全的叙军,连坦克后部都快挂满了爆反。 

 也多亏“利刃”够轻够小,是聚能装药爆反而不是抛板爆反,比俄军的“化石”要来得轻量化不少。 

 要不然就按周正的估计,光是这浑身上下贴了个密密麻麻的附加爆反,就足够让t-72B3的功重比掉上一截、影响战术机动性。 

 绕了一圈参观完坦克防御升级的周正,还有别的新发现。 

 叙军不止升级了防御,还把火控系统一并做了升级改进。 

 原产自意大利,搁周正手里是从系统中白嫖提出来的“turms”改造套件,被叙军直接移花接木装到了t-72B3的脑袋上。 

 这就为t-72B3提供了本不具备的双通道高清热成像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战场索敌效率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同时也是俄军现役的最新款t-72B3m所不具备的性能。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可以说叙军手里这t-72B3,比俄军手里的款式还要好。 

 不但防护性能占优,火控水平上也是“遥遥领先”。 

 但考虑到两军本身对t-72B3的定位就不一样,周正也知道这没啥好吹的。 

 对叙军而言,t-72B3是数量极其稀少的顶配车,而且战损一辆少一辆、无法自给自足,短期内来看也别指望俄国人能供应更多。 

 对手头为数不多的存量车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加强保护,思路是没问题的,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可行可取的。 

 而对俄军来说,t-72B3那连高端车都算不上,纯粹是为了让俄军野战部队“有合格坦克用”,而铺开大规模量产的基本车型。 

 当年的t-3485在苏军里是啥定位,如今的t-72B3在俄军里就是啥定位。 

 走的就是个量大管饱的“钢铁洪流”路线,自然没必要去搞什么资源倾斜、重点升级。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改造,叙军手里这批t-72B3可谓是脱胎换骨式的升级,综合战力已经能和比较先进的三代坦克掰掰腕子了。 

 起码把豹2A4、m1A1这一类的老家伙开过来,在叙军这种“改造怪物”的面前,是绝对讨不到什么好处的。 

 “如何评价我们的改造升级工作?谢里宁先生。这是我们的工程师团队研究出的最佳方案,您知道我们的物质和设备条件实在是有限,只能做到这样了,而且还是因为贵方的帮助才有机会做到,想听听您是如何评价的。” 

 刚刚参观完坦克,又听到积极凑过来的卡桑尔上校主动发问。 

 确实对面前这东西评价挺高的周正点了点头,不介意说几句美言好话,转而应声答道。 

 “应当说——嗯,挺出乎预料的,确实是这样。” 

 “在苦难环境中还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精神的军队并不多,据我所知,这样的军队到最后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无论是俄国人,还是我们的朋友中国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期。今天我们两国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也都有目共睹。” 

 “很高兴能在贵军的身上看到这种精神,上校同志。” 

 “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物质材料,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担负着保家卫国职责的你们自己。” 

 “您应该为此感到自豪才是,上校同志。” 

 周正不打算狂吹“啊你们这坦克太牛啦,好好好”。 

 这样千篇一律的话,讲出来也没意思,客户也顶多不能驳了你面子地给个基本笑脸完事。 

 要夸就得抓住客户心里的痛点,抓住能和客户共情的地方夸,这才是高端的营销之道。 

 原本就出身于销售这行,不过当初是卖房而不是卖军火的周正,本身就精通这个,跟卖什么关系不大。 

 至于眼下这一番话说出口来的具体效果,光看卡桑尔上校脸上那为之动容的表情就知道。 

 不是人家故意演、装腔作势,而是叙利亚这片土地,真的已经饱受内战苦难太久太久了。 

 但凡真正热爱自己祖国的仁人志士,谁能不为此情此景感到悲痛惋惜呢? 

 所以周正这一番话不偏不倚,直接命中了卡桑尔上校心中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那句“到最后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正是卡桑尔上校和他的战友们,纵使付出生命也要追求的。 

 男人一辈子能为之动容、真情流露的事并不多,保家卫国绝对算得上其中排名靠前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