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你需要抓紧狗链子,免得重蹈我们的覆辙(第2页)

 一边是俄联邦国防出口公司,另一边是美国未来科技公司。 

 战场上的厮杀还没彻底分出胜负呢,公司的文官就已经等不及要将对方公司高层“肉体毁灭”了。 

 可能在未来科技公司看来,“谢里宁”是俄国佬操纵安德罗傀儡的关键人物,干掉“谢里宁”或许能起到对安德罗的威慑作用,所谓“再跟俄国人霍霍到一块,你也会是这下场”。 

 然后就把安德罗吓尿了,再然后就“非洲原始黑猩猩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了,这就又“文明战胜野蛮”,“普世价值”赢麻了。 

 听起来虽然有种“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离谱,但鼻孔朝天的匪帮之徒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对此只能报以无奈一笑的周正止不住地摇头。 

 有时候真是不得不感叹一下,自己到底是在跟怎样一帮资本军阀复合体怪胎交手,拿正常人的逻辑思维,就经常料想不到对手会整出什么烂活儿魔怔事。 

 “不过目前的情报还是有所欠缺,我敢说这帮俘虏还没交代完。” 

 “他们当中肯定还有人知道些别的什么,比如说我们跟驻叙美军的紧急联络渠道,为什么会在这么巧合的时间点突然断联。” 

 听闻库尔巴洛夫中将此言,感觉自己知道这些已经足够的周正,对接下来的其它情况不是很感兴趣。 

 转而顺着话题说起了自己真正在意的正事。 

 “将军同志,听说你最近刚刚得到了上级嘉奖,对吗?我想我应该得为此向你表示祝贺才对。” 

 “嗯?” 

 闻言瞬间还是有点意外的中将同志,很快反应过来。 

 自己获得嘉奖虽然没对外大肆宣扬,但也算得上是一件内部公开的事,起码到了将官这一级的很多人都知道。 

 面前这谢里宁同志能知道这事不足为奇,但是这时候说这话,那可就有点别的意思了。 

 知道对方这是在暗示什么的库尔巴洛夫中将紧接笑道。 

 “是有这件事,也感谢谢里宁同志的祝贺。”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还仰赖于我们的合作关系所带来的成果,不这么觉得吗?” 

 嗯,这还挺实诚,真就把这事儿给认了。 

 原以为对方会打太极、装迷糊的周正笑着点了点头,以示回应。 

 还没来得及接着开口,只听库尔巴洛夫中将已经继续说道。 

 “那款‘超级海马斯’非常有价值,能提供远超我们预期的很多东西。” 

 “军事研发部门和各设计局,对运回国的样品进行了联合评估,一致给出了收获远超预期的结论,相关的分析研发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了。” 

 “远程火箭炮兵领域的专家告诉我,这款‘超级海马斯’,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我们的同类型装备发展,研发团队从美国人的样品上获取到了很多思路和灵感。我个人非常期待转化成现实成果的那一天,也有理由相信你与我的期待是相同的。” 

 闻言的周正不禁想起了一件挺搞笑的事。 

 师承苏军装备体系的俄军,素来奉行“大炮兵主义”,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 

 在绍师傅与格大将联合军改后,甚至一度整出了“一个摩步旅塞俩自行火炮营”的奇特编制。 

 尤其是当年谢尔久科夫大砍了俄军的后勤保障部队编制,导致俄军的卡车队直接被腰斩后。 

 综合绍师傅与格大将主持的新军改,这就导致了一个更奇葩的情况出现。 

 俄军一个摩步旅的自行火炮数量,可能比补给卡车还多,平均一辆自行火炮都摊不到一辆卡车运输油料弹药。 

 一方面是毛子的炮真的多,另一方面是卡车也真的少,两相叠加就这么个奇葩情况出现。 

 好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全速运转的俄联邦战争机器,已经通过大量生产和翻新卡车弥补了这一问题。 

 但与此同时,奉行“大炮兵主义”的俄军,在远程火箭炮领域却是个瘸腿。 

 俄军不是没有远程火箭炮,只是这个数量吧,不说只有某东方大国的十三分之一了,连半岛上的主体远火数量都比不过,而且差距还挺大。 

 俄军面临的这一现实问题,也是周正当初,为什么非常看重“超级海马斯”对俄军价值的原因。 

 俄军不光是被海马斯打得难受,缺乏常态化的有效反制手段。 

 而且自身的远程火箭炮部队建设发展情况也没法看,跟察打一体无人机一样,都属于“被战争打出了问题,急需重点发展”的情况。 

 所以“超级海马斯”的到来,不止能让俄军整明白“如何避免被暴打”,有针对性地琢磨琢磨专门克制海马斯的手段,软硬拦截皆可。 

 还能让俄军在“如何更好地暴打敌人”问题上得到启发,通过研发分析敌军高精尖装备所取得的成果,整合进自身军工体系中,进而推动俄军远火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现在,周正从库尔巴洛夫中将口中听到的回答,无疑是证实了这一点。 

 毛子对“超级海马斯”的喜爱程度,对其价值的评估结论,符合周正早先的预期。 

 如此,就更方便周正接下来跟对方“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