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某人差点被砸了新饭碗,你换皮我也可以换皮

 心中挂念的要紧事还一箩筐的周正,很快踏上返程,但却很是意外地被安排进了一趟不同以往的“特殊航班”。 

 “这些是前往非洲派驻的俄军,他们的目的地是布基纳法索,会在中途中转经停把你放下来。带队的是罗坚科上尉,你在路途中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跟他说,或者也可以联系我,只是我不在飞机上不一定能帮得上忙。” 

 “布基纳法索?” 

 机场上,待机的伊尔-76战略运输机旁,听到苏洛维琴科如此介绍的周正,不由回头望了一眼正在列队登机中的大量俄军“小绿人”,看架势人数还不少,全副武装起码得有四五十号。 

 大抵能想到这些“小绿人”去非洲干啥的周正紧接回道。 

 “非洲军团的人?” 

 闻言的苏洛维琴科当即点头,也能猜到周正会产生哪些疑问,紧跟继续开口。 

 “原本是打算从国内调派一批军事人员过去的,布基纳法索那边需要一批有经验的军事教官,协助政府军训练部队,当地政府已经提出了此项请求。” 

 “俄军在前线上的情况你也知道,骨干老兵和有经验的基层指挥员是尤其匮乏的,之前一口气动员了太多预备役,导致骨干老兵和基层指挥员的缺口被撕得很大。虽然临时提拔了一批人上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人才还是缺,你懂的。” 

 “所以没办法,只能从驻叙俄军这边抽调一部分人过去补缺口。还好需要的人数不算多,要不然我们这边的整体战力也会受影响。” 

 “总之‘非洲军团’已经开始行动了,估计阿尔西姆那边不久以后也会有动作。回去以后尽快找他聊聊,问清楚情况,然后拿一个合作方案出来,相信你俩能搞得定。” 

 周正对于布基纳法索的印象,还停留在这个国家最有希望的桑卡拉时代。 

 却是没想到时光荏苒后换了时空,如今的布基纳法索,成为了俄军“非洲军团”的首个落脚点。 

 对于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而言是好是坏,周正不做过多评价。 

 但对自己而言,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信号,证明俄军实质性下场,在非洲开拓影响力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了。 

 新的商机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这可比目前已有的,只跟非洲瓦格纳阿尔西姆支队合作的模式,要“大有钱途”得多。 

 不想错过这一重要商机的周正闻言点头,随即单手拎起了挎包,在临行登机之际,冲前来送行的苏洛维琴科挥手告别。 

 “那么,就这样吧。下次再见的时候我会给你带点好东西,自己多保重,别缺胳膊少腿或者让我到烈士陵园里去找你。” 

 闻言的苏洛维琴科一笑。 

 自己干的本身就是这玩命的活儿,也不忌讳周正就此说些什么,不兴搞那个迷信。 

 转而拍了拍周正的胳膊笑着回道。 

 “你也一样,多加小心。我敢打赌,未来科技这帮狗杂碎,不会这么轻易善罢甘休。” 

 “刺杀这种事就像是房间里的蟑螂,你只要发现了一只,往后就会越来越多。” 

 “在彻底肉身毁灭你之前,未来科技那帮家伙是不会停止这一类尝试的。任何可能的渠道都会是他们的下手方式,路人、商人、甚至是你在床上搂着的女人,只要能干掉你,他们不介意采用哪种方式,千万别疏忽大意。” 

 一听苏洛维琴科说起这事,周正心里也是烦的紧。 

 谁都不喜欢终日被敌人惦记,名字时刻挂在刺杀榜单上的感觉,这帮未来科技狗贼真是越来越招人厌了。 

 “这趟回去以后,我会给他们长长教训的。” 

 “我会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知道,刺杀不止是他们能做,我也一样,而且比他们更高效无情,不想事态进一步扩大化的话最好还是趁早收手。” 

 “只有把这帮狗贼杀怕了,他们才会认认真真地坐下来跟你讲道理,刺杀也是一样。” 

 帝国主义但凡能不讲道理,必然会一点道理都不讲。 

 如果他们愿意跟你讲道理,那只能说明他们除了讲道理外,已经没有其它选择。 

 牢记“伟人教诲”的周正知道自己没别的选择,必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刺杀回敬刺杀。 

 把未来科技这帮狗贼杀怕、杀到不敢再班门弄斧,搁自己面前秀那三脚猫的刺杀功夫。让他们从事实中明白,不再被刺杀的唯一选择,便是停止自己那主动作死的举动。 

 唯有如此,才是停止未来科技总是惦记自己搞刺杀的最好办法。 

 明白周正所言道理的苏洛维琴科兀自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转而杵在原地目送着周正一路上了飞机。 

 伴随着伊尔-76四台发动机不断加速的呼啸轰鸣声,拉起机头、直冲天际而去。 

 “你给自己交了个好朋友,苏洛维琴科,谢里宁同志对你的评价可是相当高。” 

 目送走周正的苏洛维琴科,原本正打算去看看麾下部队的训练情况,去训练场上转一圈。 

 没曾想身后忽然传来一道底气雄浑的熟悉声音,还伴随着一路走上前来的脚步声。 

 回头一看之际,却是发现来人正是驻叙俄军副司令员——库尔巴洛夫中将。 

 “司令员同志,您好,我在这里刚刚送谢里宁同志离开。” 

 在将军面前毕恭毕敬的苏洛维琴科挺直腰板,抬手敬礼伴随着主动汇报。 

 随手一记回礼后的库尔巴洛夫中将,以那常态化、如同扑克一般的严肃面容,上下扫视了一番原地立正做汇报的苏洛维琴科,紧接放松了表情继续问道。 

 “我看了你的作战报告和运动相机记录下的战况视频,表现非常好!与我之前从契尔年科少将那里听到的对你描述一致,看来特别军事行动确实使你成长了很多。” 

 和当初与周正谈话时,对苏洛维琴科报以质疑的表态的完全不同。 

 此刻的库尔巴洛夫中将,看上去就像是自家孩子考了年级第一后,高兴得很的孩子家长,对自己麾下有这样一位精英特战指挥员感到相当满意。 

 一想到自己戴在头盔上的运动相机所拍下的作战画面,包括但不限于脸贴脸、一枪把刺客头子脑袋瓜开了瓢的场景,已经被副司令员同志综合自己亲笔撰写的作战报告,完整看了个遍。 

 哪怕是现在回想起来,仍旧感觉当时的情况颇为险象环生的苏洛维琴科,报以不卑不亢的语气紧接答道。 

 “那只是我的分内之事,司令员同志。我尽到了我应尽的义务,完成了身为军人该完成的任务,仅此而已,在我看来没有别的什么事是值得一提的。” 

 “嗯.......说的也是,我开始觉得如果所有格鲁乌的指挥员都能像你一样,兴许我们的特别军事行动会比现在顺利得多。” 

 苏洛维琴科知道司令员同志这是话里有话,嘲讽的是那些给格鲁乌丢了大人的极少数指挥员。 

 在特别军事行动初期,格鲁乌曾一度遭遇过不少稀奇古怪外加丢大人的损失。 

 包括但不限于前出侦察的特战队员,找不到本该随队一起行动的指挥员了。事后才知道原来是指挥员把自己的兵跟丢了,说不清楚自己把手下的特种兵到底派去了哪里,属实离了大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