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俄国人不讲武德,敌后渗透都带着地雷(第2页)
仅能抵挡弹片与手枪弹冲击的复合材料头盔,在专业的高精度狙击弹面前完全形同虚设。
“右头盔进,左头盔出”的高速弹头,直接将整个头盔连带一颗大好人头打了个对穿,眨眼间只剩下一具尚在不断抽搐的尸体。
要命的事还不止这一件,同时打来的狙击弹丸远不止这一颗。
因为副官方才一把推开扎堆士兵的动作过于显眼,通过狙击镜清楚目击到这一幕的sso特种部队狙击手,直接将之认定为更值得优先击杀的“高价值目标”,密位调校完毕的瞄准镜刻度线始终在其身上牢牢锁定、从未离开。
眼下战斗开始,毫不犹豫扣动扳机的狙击手首发命中,一击打在那副官的躯干部位但却有些偏差。
在生死关头下意识做了躲闪动作的副官,堪堪躲过致命一击,勉强算是把小命保住,至少是暂时的。
“呼—呼—哈—呼——”
被一枪打穿了腰子的副官,正捂着小腹上碗口大的窟窿疼得龇牙咧嘴。
.338马格南狙击弹巨大的冲击动能,将其腰部的整块肉完全撕扯下来,整个开放式创口已经完全暴露在外。
这种级别的伤情,单靠用手捂根本不起作用,鲜血依然在止不住地外流。
知道自己这是在做无用功的副官也不含糊,咬牙挣扎着起身、扶着身旁的车体,正打算去找战地创伤小组求救,车队中随行的装甲救护车就在距此一百多米外的不远处。
也就在此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经典真理再度应验。
一枚短号反坦克导弹从公路以北远端的隐蔽伏击点呼啸而来,高度几乎是在贴地飞行,足见其发射阵位之低矮隐蔽。
等到被突如其来的枪弹猛袭,打到正四下找掩体的未来科技士兵们反应过来,破空尖啸的导弹已经飞到了命中炸响前的最后距离。
“Atgm(反坦克导弹)!小心!”
轰隆——
叫喊声话音未落,爆响声紧随而来。
采用高爆破片战斗部的这枚短号导弹不同寻常,安装了非触发式的无线电近炸引信。
这原本是用来对付直升机和低空低速飞行器的短号变种版本,可如今却被“灵活使用武器装备”的俄军特种部队,拿来轰击地面目标。
其结果就是从车队上方掠顶飞过的短号反坦克导弹,在接收到无线电反馈信号后被直接起爆、凌空炸裂。
密集的预制破片在爆破冲击下顷刻间如雨泼洒,全然没料想到攻击从头顶袭来的未来科技步兵们毫无防备,眨眼间就被破片雨砸了个劈头盖脸。
“啊!!!”
“我的手!”
“救命!谁来拉我一把,救命!!!”
破片冲击造成的主要效果是伤而不是亡,大量没当场死透的未来科技步兵倒在血泊中、挣扎叫喊。
而这撕心裂肺的痛苦喊声,又对周遭其他人的士气造成了无可回避的影响。
敌军的弹雨在脸庞头顶呼啸,战友的鲜血横流和凄厉哀嚎近在眼前,空气中弥漫着的尽是硝烟与鲜血气息。
战斗意志与心理承受能力皆受到考验的未来科技护送队,尝试举枪还击。但依托着车辆掩体刚打了没两枪,敌人的又一轮突然袭击已紧随而至。
咻咻咻——
“什么声音!?”
“炮击!敌军炮击!快卧倒!!!”
轰轰轰——
大口径曲射火炮无法跟随特种部队执行敌后袭击作战,但小口径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却可以。
架起Ags-30自动榴弹发射器炮口朝天,将其当做曲射火炮使的格鲁乌特战队员,以肉身强压武器后坐力、凭借自身重量倾压住发射器连射开火。
高达425发每分的射速,将整串的30毫米榴弹连续发送升空。
威力是小了点,但却胜在数量众多、火力密集。
3门自动榴弹发射器在不同位置上同时开火,直接在目标落点打出了一阵威力十足的小口径榴弹轰炸区。
看不见“敌军炮兵”何在的未来科技步兵们倒了血霉,耳边不是榴弹呼啸就是爆炸声接二连三、成片响起。面对从天而降、无视掩体的打击,几乎连躲都没地方躲。
不断有未来科技步兵被榴弹直接炸翻在地,要么就是被迎面打来的破片击倒、哀嚎不已。
然而悲惨的事这才刚刚开始,密集打来的30毫米榴弹弹幕轰炸,不止将血肉之躯撕碎,更将车队中那些无防护的民用运输车辆引燃击毁。
卡车中运载的成吨小麦被就地引燃起火,正直清早之际一阵晨风刮过。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眨眼间的功夫便将火势推高到几近失控的程度。
见此情景的未来科技步兵们不敢久留,生怕被大火卷入吞噬,没被子弹要了命先被烧成铁板烤肉,赶忙呼喊着“火力掩护!”变换转移位置。
虽然不知当下所面对的敌人究竟是何身份,但敌人的目标显而易见,正是公路上这些价值连城的运输车队。
拿钱办事的前提,是得有命花挣来的钱。
现在都小命不保、危在旦夕了,再跟这些被视作主要目标的车队待在一起,显然不是啥明智之选。
部分自作聪明的未来科技士兵率先弃车而逃、跑下公路,妄想着转移到公路下方的野地里找寻掩体,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敌军火力。
想法确实是好的,逻辑倒也能讲得通。
只可惜对面的敌人显然预料到了此种情况,并且早已做好了对应准备,就等着敌人逃窜下公路这一刻的到来。
轰——
轰轰轰——
“呃啊!脚,我的脚啊!”
“妈的地雷!是地雷!小心,公路下面是雷区!!!”
慌不择路中冲下公路的未来科技步兵们,直到被反步兵地雷炸飞数人后这才惊讶地发现。
看似荒芜的野地浮土之下,不知何时早已被敌人埋满了就比食指粗一点的反步兵地雷。
从个别因为爆炸冲击而被带起、裸露在外的地雷外观特征来看,埋在脚边土里的,正是苏制pfm-1反人员地雷,又称“蝴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