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敌军据点另有发现,周老板喜迎厨子员工(第2页)

 人数大约有七八个,像是边走边谈论着什么,直奔那距离不远的大号多轴旋翼无人机而去。 

 随着这队人向那无人机不断靠近,只见一辆小型货车紧随其后也开了出来,一并直奔那无人机的位置而去。 

 “不好!这帮人好像是要带走那东西,他们想跑!” 

 眼瞅着敌人连人带车来到了那无人机跟前,已经开始上下其手地忙活起来。 

 发现情况不对的奥廖托夫连忙开口,一旁的克劳泽闻言点头,同样也看出了异样。 

 “这帮人反应速度够快的,是那帮霍霍尔猪的该有的水平。” 

 “预定打击时间还剩——三分钟,来得及。让他们拆,不等他们开始撤离就一锅端了。” 

 “做好准备,火力打击马上就到。” 

 抬起手来看了眼腕表上的倒计时,意识到时间还来得及的克劳泽,并不打算改变目前现行正在做的计划。 

 与此同时的安德罗部队控制区大后方,在毗邻安德罗老家城区的一座周边小镇内。 

 接到了紧急发射命令的弹道导弹部队也在同步行动,负责牵引导弹拖车的卡车头,最先从看上去只是物流中心一般的库房内开出。 

 两座库房内各有两辆,合计四辆卡车头出了院门,便直奔距离并不算远的另一处导弹库而去。 

 用来存储导弹拖车与备弹的库房十分隐蔽,原本只是一座前政府军时代的地下弹药库,自安德罗父亲的时代就已经建成。 

 内战爆发后,安德罗又对其地下设施部分进行了一轮紧急扩建,其内部空间之大,已经足以容纳下营级规模部队的作战所需弹药与物资。连接地下与地表的通道也足够宽敞,可供坦克、步战车等重型陆战武器进出。 

 按照安德罗的说法,这原本是对抗博纳特部队掌握绝对制空权的一种措施。 

 安德罗的部队没有战机可用,也没有像样的区域与要地防空体系。 

 受限于硬件装备上的缺乏,安德罗只能根据自己早些年间,在华留学时学到的军事知识,将心思放到了“如何躲着不被炸”上来。寄希望于能从博纳特空军的狂轰滥炸下,尽最大限度保存实力。 

 只是后来发生的事,与安德罗早先预测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博纳特的空军几乎没来得及发挥多大作用,就被周正用波斯飞天小摩托超远程打击一波带走。 

 专为防备空袭而扩建修造的地下弹药库,也因此失去了最大的意义,起码一开始的情况是如此。 

 再后来,当周正得知了此番情况,知道习惯于未雨绸缪的安德罗,原来还有这手准备时,立刻便想到了将之用作弹道导弹部队的专属弹药库。 

 按照安德罗给出的说法,这座始建于他父亲的时代,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高龄的地下弹药库。是根据苏联专家撤离时遗留下来的设计图,“照葫芦画瓢”挖出来的本土化版本。 

 所以虽然不如正经的苏联地下军事工程设施那么结实抗造,但起码也模仿出了一些水平。 

 能禁得起常见的250、500公斤级航空炸弹直接命中地表部分,而保持地下设施部分不垮塌、不出现结构性破坏。 

 至于威力更大的1000公斤、2000公斤级航空炸弹,或者特种钻地炸弹,能不能挡得住那得打个问号。 

 起码当初拿着苏联专家遗留的图纸设计建造时,没有考虑到要承受如此强力的空袭破坏。 

 主要原因是前政府军自己的空军,还有周边一些潜在假想敌的空军水平,属实就那样。 

 进行500公斤级航弹的战术轰炸已经是极限,能挂着1000公斤级航弹来凌空轰炸的战机,不论是前政府军空军还是周边潜在假想敌都没有。 

 如此一来,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能扛住500公斤级航空炸弹直接命中地表部分的地下弹药库,这对周正目前所面临的战争现状而言,已经算足够。 

 敌人暂时没有能攻破此等防御水平的武器装备,就算是未来科技部队,其手中最强力的打击手段,也不过是连剩余存量有没有都还不一定的超级海马斯。 

 就海马斯这种炸个毛子的钢混结构桥都费劲,能表演“海马斯大战速干水泥”行为艺术的玩意儿。 

 指望其威力大到能突破500公斤级航弹都破不开的防御,那显然是异想天开,没可能做到。 

 于是乎,考虑周全的周正,最终将弹道导弹的弹药库,设在了这所原本已经失去意义的地下军事工程内。 

 以此来实现“就算弹药库位置被敌人发现,但其火力投射手段啃不动,所以照样拿我没辙”的明牌策略。 

 现在,敞开大门的弹药库,已经做好了迎接牵引车头、并提前装订导弹打击参数的一切对应准备。 

 带队执行此次打击任务的第一弹道导弹营营长,契卡洛夫中校,是周正专门找老牙要来的“高端人才”。 

 谈及其履历过往,此前曾在俄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部队服役,现年38岁,官拜某伊斯坎德尔旅副旅长一职。 

 可惜这哥们时运不济,因为和厨子一样是圣彼得堡老乡,且有一定私交关系,而在“瓦格纳武装上访”事件中说错了话、站错了队。 

 结果可想而知,不过多久便遭到事后清算。 

 被从特别军事行动第一线贬到了东部军区服役,驻守南千岛群岛指挥岸舰导弹部队,跟着日本鬼子隔海撒尿望风景。 

 原本对冲击旅长职位,最终迈入将军门槛很有信心的契卡洛夫中校,哪受得了此等被贬鸟气。 

 在坚持“俄军对瓦格纳所作所为太过于激进错误”的观点不动摇前提下,在远东岛屿上快闲出鸟来了的契卡洛夫中校,最终一气之下递交辞呈。 

 以“身体不适,无法再服役”为由,脱下军装、解甲归田回了老家去。 

 对于契卡洛夫中校的辞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真实内情,所谓的“身体不适”不过只是个幌子。 

 半年前还指挥着伊斯坎德尔旅,奋战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的军事副主官。一没被炸、二没吃枪子,这才刚过去半年,你就“身患重病”到不得不退役的程度了?说出去谁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