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巨大征服者狂暴轰入!见证陆战顶级兵器

 契卡洛夫中校离开了其原本的熟悉的军营、战友、特别军事行动前线,但却并未彻底离开战场。 

 来到陌生的非洲虽然有诸多不顺,但好在周正充分认可其军事才能,愿意如事先承诺的那样,将麾下最新组建的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部队交由其统辖指挥。 

 而周正之所以对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的“新人”如此大度,这也是有原因的。 

 并非是无条件信任或是周老板傻得冒烟、啥人都信,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部队的特殊性,从军事体系架构上来讲,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部队是一个严重依赖于体系的兵种,在陆军体系内主要起到的还是支援作用,而非冲锋在一线攻城拔寨。 

 此情况也就注定了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部队人数不多、编制不大,且缺乏陆战主力兵器,甚至连自保能力都缺,非常依赖于陆军其它兵种的协同保护。 

 这样一支部队,基本是不用担心造反叛变,威胁到统治者自身安全的。 

 听说过步兵造反、听说过装甲兵造反,但谁听说过开着导弹车的弹道导弹部队造反的? 

 这兵种压根就没法造反,真要造反的话,大概就是“早上造反,中午被镇压,晚上大伙一起蹲班房探讨造反心得”的程度。 

 有此番现实情况在这儿摆着,安全性上自然是无需多虑,何况人本身还是跟自己有高度利益捆绑关系的老牙给找来的。即便是从利益理智的角度去考虑,首先过了老牙这关的人也值得信任。 

 再者,像契卡洛夫中校这种从基层干起,一没家族背景、二没人脉关系,一步步凭本事爬到俄军伊斯坎德尔旅副旅长位置上,还在战争中获得过“勇气勋章”嘉奖的强者。 

 确实是非常值得周正加以拉拢争取的对象。 

 这样的人才拉过来,不能把职务权力给得太低,只需要加以一定限制即可。 

 将新组建的战术弹道导弹营交由其统辖指挥,便是周正的最终决定。 

 而对应的限制,除了周正要求契卡洛夫中校直接向自己汇报负责外,经管着战术弹道导弹后勤保障与弹药库的伊朗顾问——赛义德.阿米尔.阿杜拉汗中校,也是周正施加的另一重保险。 

 一个人管军事作战,另一个人管后勤保障。 

 不把权力集中在同一个人手里,两权分立相互制约,再算上周正位于二人之上最高级的军事指挥权。 

 陆军战术弹道导弹部队的权力架构,这就算基本建成。 

 后续随着部队的进一步扩建,周正能预料到届时势必要再做调整。 

 不过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已经够用,日后要再做调整,那就日后再看情况而论。 

 眼下,从周正处受领了紧急作战命令的契卡洛夫中校,已经带着一众由俄军退役导弹兵,还有此前曾在俄军导弹部队服役的瓦格纳雇佣兵,所组成的战术弹道导弹营部队,驱车来到了相距不远的导弹库中准备“提弹”。 

 同样从周正那儿,受领到了作战命令的伊朗导弹顾问赛义德中校,已经亲自带人、在此等候。 

 手中拿着的是一份纸质版的签字文书,就等着下车后走来的契卡洛夫中校行至面前,随即将之递上、主动开口。 

 “所有导弹参数均已装订完毕,带着它们沿公路去预设阵地然后开火,就这么简单,作战上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签了这个,然后把导弹提走,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望着赛义德中校递上来的导弹签收单,知道必须要走这一套完整流程的契卡洛夫中校将之接过,同时缓缓开口。 

 “你俄语水平不错,咱俩之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想跟你说,是自学的吗?” 

 望着契卡洛夫中校“刷刷刷”飞快签字的动作,闻言发笑的赛义德中校紧接回道。 

 “在圣城旅,很多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这是我们和你们俄国人接触过程中的必备技能。毕竟,让你们俄国人主动来学习我们的语言会有些困难,不是吗?” 

 “.......” 

 赛义德中校话里的浅层意思,是暗指毛子那一向自负,在绝大多数外部合作盟友面前自视甚高的“祖传属性”。 

 屁股能坐到副旅长位置上的契卡洛夫,当然也能听得懂此番暗示。 

 不过也没有因此破防,或是怒斥反讽怎么着。 

 毕竟事实如此,人家伊朗人也说的没错。 

 转而在将签字完毕的签收单递回去的同时开口回道。 

 “我对你们伊朗人的弹道导弹做了些深入了解,某些方面的确相对不错,但这些导弹,确定不会出现什么影响作战的‘突发情况’吗?” 

 所谓“保密就是保打赢”。 

 出于对己方弹道导弹部队保密性质的考量,周正在弹道导弹部队组建后,还没有组织进行过任何实弹演训,甚至连外出拉练演训都从未进行过。 

 契卡洛夫与其麾下新组建部队的一切人与装备整合训练,均是在伊朗完成,是周正早先与伊朗人达成的合作协议中的一部分。 

 直至受训完成后,一伙人才真正抵达非洲。接收早已运抵、准备就绪的装备,并实质性地开始组建部队。 

 所以即便契卡洛夫,已经对伊朗制造的弹道导弹了解颇多。 

 但实际发射这玩意儿是第一次,将其用于实战也是第一次。 

 出于一贯谨慎的指挥态度,契卡洛夫到此时仍不免“多此一问”。 

 主要目的还是想确保面前这些经伊朗人之手维管的导弹,真的已经足够靠谱、准备就绪。 

 反观为今日一刻早已准备多时的赛义德中校这边,则是自信满满地报以了肯定答复。 

 “我可以用我的个人名誉担保,用于此次作战行动的导弹皆已准备就绪,不会有任何人为疏忽错误因素导致的问题。” 

 “如果有必要,我甚至还可以向主起誓,但我觉得你可能也不会在乎我说这样的话。” 

 “.......” 

 脖子里挂着东正教十字架挂饰的契卡洛夫,确实不信这个。 

 不过有这样的话语承诺,倒也已经足够。 

 无需再说其他更多的契卡洛夫随即转身挥手,冲着身后已经准备就绪的麾下部队开口下令。 

 “上!连接挂车,把导弹带走,按预定计划行动,快!” 

 眼见作战部队这边开始行动,将车头开上前来,准备连接已经挂载好导弹的拖车车厢。 

 赛义德中校负责统辖的后勤维保部队也开始同步行动,以娴熟的技巧主动上前,协助作战部队加挂导弹车厢。 

 这些人大多都是出身于伊朗导弹部队的志愿者,也有一些来自于瓦格纳部队的军事技术人员,此外还有周正从安德罗部队中抽调过来的“尽可能高学历”学员。 

 随着安德罗集团势力的愈发壮大、旗帜越拉越大,许多流亡国外、受博纳特打压迫害的前政府军成员,和博纳特不对付的反博纳特异见人士。 

 也纷纷响应安德罗在周正建议下,亲自出镜上电视发出的“讨贼号召”,回到国内加入到安德罗集团,共讨博纳特匪帮。 

 这其中就有诸如前政府军空军、雷达、军校执教培训人员等相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 

 虽然这些人原本的专业并不对口,但好歹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基础。 

 在新组建的弹道导弹部队非常缺人的情况下,由这些人来当“安德罗部队自己的第一批导弹人才”,已经是目前现状下最好的办法。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正始终坚信“完全依靠外来力量建设国防事业”不是个办法。 

 就算基础再差、工作再难以展开,相关工作也仍必须稳步向前推进。 

 退一步讲,这也是周正开始一点点培养自己的“亲兵新军”,靠雇佣兵和志愿者打仗总得有个头。 

 道路虽远,但这却是“伟大第一步”的开始,既有意义也有必要坚持去做。 

 在作战部队与后勤维保部队的熟练操作、默契配合下,四辆用于此次作战行动的卡车头,已经飞快地和搭载背负弹道导弹的拖车连接完毕、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