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货舱深处价值连城,暗中敌袭突然到来(第2页)

 再往前走的其它货舱隔间里有多少装备?往上一二层的其它舱段舱室还有没有别的货? 

 满载排水量与大型舰队航母同级别的货轮,把肚子掏空、全部拿来装货后的实际运载量是惊人的,真就突出一个“十万吨级的航母来了都没这玩意儿拉货拉得多”。 

 无论如何,不能让这艘船按照原定航线安全靠岸卸货,绝不能将这满满一大船的装备交到敌人手里的既定目标,都不会改变。 

 起初计划的劫船成功之后,把船开着靠岸再由胡塞老哥接手的计划,如今看来并不现实。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仍在红海游弋,杜克一行人现在所在的位置,就已经处在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联队的打击半径之内。 

 这么大的一艘货船要是偏离预定航线,径直朝胡塞老哥的控制区驶去。 

 那除非美国人眼睛瞎了,否则反舰打击必定会在货轮靠岸之前到来。 

 无论是挨两发杰达姆还是生吞几枚战斧,都是皮薄馅大的“新罗西斯克”号不可承受之痛。 

 更不要说这破船上还满满当当载着一船的武器弹药,随便来个弹药殉爆便是“全船起飞”,最终下场不会比当年被俾斯麦一发入魂的胡德好到哪儿去。 

 所以形势所迫、别无他法,太过贪财不但财贪不到,搞不好到最后连命都会丢了。 

 眼下,留给杜克和克劳泽一行人唯一的选择,便是舍弃掉这些极高价值的战利品。 

 并用克劳泽率领的空突部队随身带来的炸药,找到船上的弹药存放堆关键部位安放。待到撤离后引爆炸弹制造弹药殉爆,进而炸沉这艘价值极高的大型货轮。 

 既然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抓紧时间行动便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这儿、这儿、还有这儿,都把照片拍下来,带不走也要记录情报。” 

 “抓紧弄完然后继续前进,首要目标是找到弹药堆。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得分头行动,克劳泽,你跟我一队。杰克、安德烈,这里就交给你们俩处理,完事后赶紧跟上来。每分钟检查一次无线电通讯保持联络,明白吗?” 

 东西虽然带不走但也不能白来,军事情报虽无形但却是无价之宝。 

 有必要将这些“武士豹”的外观特征、技术细节全部用相机拍下,带回去分析研究以备后用。 

 就算现在炸沉了这些豹豹、送进海里去喂鱼,保不齐以后在战场上还会见到,提前了解敌人的最新式主战技术装备无疑极具价值。 

 退一步讲,就算己方用不上,但情报是能卖钱的、是能换来很多连钱都买不来的东西的,想了解高新军事机密的人大有人在。 

 要知道这可是美国顶级军火商的最新产品,就算真是坨屎,那也能凭这招牌卖个“镶金大便”的好价钱。 

 种种原因之下,杜克最终做出“分兵行动”的决定。 

 一队人留在这儿记录拍摄情报,另一队则继续前进,前去寻找更多有价值的船上情报与最终目标——弹药库所在地。 

 如此一来可以将时间利用效率尽量提高,且陆战队员和瓦格纳突击队会合后的总兵力,也支持此种战术安排。 

 想来既有必要这么做同时也最合适的克劳泽,很快便朝报以提议的杜克点头回应。 

 “好吧,我看行,那就这么办。” 

 “ok,那这里的指挥就交给安德烈负责。杰克,你小子别乱来,控制好你那臭屁脾气,别给陆战队丢人,懂吗?” 

 知道受过精神创伤与某种试验性大脑神经改造,容易情绪上头的杰克不那么靠谱。 

 “自家人知自家事”的杜克,随即现场将分队指挥权,任命给了瓦格纳那边的安德烈。 

 对此,知道自己相对容易情绪上头的杰克也点头应道。 

 “行,你是队长你说了算。” 

 “那啥,俄国佬,我和我的人听你指挥了。但记得别让我们去干送死的活儿,否则咱们有账要算。” 

 现场指挥权都到手了,总得让人家嘴上说两句、找找面子。 

 “通情达理”的安德烈对此也没说啥,摆出一幅“你开心就好”的表情点头回应。 

 安排完事的杜克和克劳泽也不多逗留,当即带上另一队分出的人手继续前进,径直朝下一个货舱隔间舱门而去。 

 然而打开门后再度映入眼帘之物,却是又一次将始料未及的杜克与克劳泽二人震惊当场。 

 “——见鬼!老板说的没错,这就是一整个重型合成营的装备,刚刚只是开胃菜。” 

 此时此刻赫然出现在面前的,是一排排整齐停放在货舱内的“黄鼠狼”步兵战车。 

 联邦德国或者说西德的产品,属于上一代老式车型,目前已经被次级“美洲狮”步兵战车取而代之。 

 但冷战老车有冷战老车的好处,就和上一间货舱隔间内的豹2一样。 

 西德在冷战期间生产了大量的“黄鼠狼”步兵战车,如果算上同底盘改造得来的变种车的话,这东西的总产量已过3000。 

 对于“性能不一定比苏\\俄同类装备强,但数量绝对比苏\\俄同类装备少”的北约装备而言,超过3000辆的总产量已经算得上非常之高。 

 而这也给了未来科技以“捡破烂改造”的发挥空间。 

 利用回收来的旧车老车,加以现代化翻新升级改造,能够在短时间内拉出一大批具备相对较高战力的重型装备。 

 这对于产业空心化、严重去工业化、人力成本飞涨到了天顶星上,处处都跟现代工业生存发展格格不入的美国环境而言,已经是未来科技可选方案中的最优解。 

 若是真让未来科技去另起炉灶,搓一大堆新车。 

 且不说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得花多少时间才能造出足够的数量都是个问题。 

 这对于迫切需要尽快补充非洲分部实力的未来科技部队而言,显然不可接受、更等不起。 

 所以无论下面的部队满不满意,“改造豹2+改造黄鼠狼”的德式重型机械化装备配置方案,就只能“凑合着用”。 

 毕竟有得用总比没得用好,哪怕是坐在性能不足的装甲车辆里战斗,那也比东欧大地上人肉填线,上演“天灵盖大战狼牙棒”的壮丁兵要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