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货物200”分析结果出炉,更可怕的事正在发生(第3页)
近卫第810海军步兵旅,呼号“门将”上等兵,于北顿涅茨克前线某地。
“......”
看完这段当事人口述记录文字版的周正,只觉得心中感觉说不上来,无法准确用语言描述,甚至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
为什么?
因为自“红海行动”归来后的克劳泽,在行动报告中,描述了大量和这段文字趋于一致的情况。
敌人的悍不惧死就跟疯了一样,已经不是一般的视死如归疯,而是冰冷到鄙夷自身生死、已经超脱了生物本能范畴的疯狂。
而“像丧尸扑向活人一样”这种描述,更是让周正想起了费拉丹中将不久前的某句当面描述,几乎如出一辙。
“都看完了吧?”
“嗯——大概完了。”
“那好,听听我的‘课后分析’,在那份报告基础上再给你做些补充。”
有必要让周正了解到更详细情况的老牙稍有一顿,组织完语言后紧随开口。
“我已经专门去调取记录档案看过了,很‘不幸’地通知你,这位黑海海步上等兵遇见的疯子尸体里,提取出的人工化合制品样本,和你交给我的尸体里取样分析出来的结果,相似度高达78.93%。”
“考虑到两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了大半年的因素,可以认为这是某种对旧有人工化合制品的‘升级版本’。在保持原本功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可能是更稳定可控或者怎样。”
“具体的我不多说,‘头狼’(克劳泽)肯定已经见过了,他是亲身经历者,最有发言权的人。”
“总之,结论就是未来科技公司,还在不断收集战场测试数据,用于不断改进升级优化他们的最新产品。某种人工合成的所谓‘战斗强化剂’,呵,在我看来叫‘变态毒品’可能更恰当一些。”
“更残酷的事实是,未来科技已经不再将士兵当做是人来看待了。士兵在他们的新模式下只是一个血肉战争平台,搭载了最新的军事生物成果和高新单兵装备。”
“至于这么搞之后,士兵还算不算是人,那我猜他们从很久以前就没把士兵当成人来看待。”
早先的猜测如今果然应验成真。
那光头谢尔盖带领的“三叉戟”特种部队,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部是名副其实的“科技与狠活”。
人的生物学概念,在这种模式下已经被极度淡化、边界模糊。
所谓“人道主义”还存不存在,已经是个明摆着答案的问题。
但从军事角度上来考虑,这种迄今为止还在不断升级的“把人不当人”狠活儿,确实也给周正构成了迫在眼前的大麻烦。
哪怕是在周正的非洲基本盘,以后再往北打一路进攻,势必要牵扯到攻城略地的城市战问题。
所谓现代城市战,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比谁能给城里填更多“优质步兵”的战斗。
矗立的楼房是坚固据点,楼上楼下都是敌人不好对付;被炸塌成一片冒烟废墟的楼房更是能旮旯拐角“处处藏人”,且无规律可循、无从防备,比被炸塌之前的楼房还难对付。
火力再强的武器装备,在现代城市面前都会被极大程度抵消威力。
疯狂地往城里填步兵搞巷战绞肉,就成了客观现实下的唯一选择。
对于已经战场主动权在手,身为进攻方的周正来说。
日后在城市战填步兵的战斗环节里,要是遇上这样的嗑药疯子巨大量涌现、跟下水道里的蟑螂一样到处都是,在城市中死战不退的话。
这种“血肉研磨机”会吞噬掉自己的部队多少生命,这是周正想想就觉得眼前一黑、感到后怕的事。
担心未来科技把这种“战斗强化剂”大规模投放非洲战场,摇了摇脑袋强迫自己清醒些的周正当即问道。
“我要知道未来科技到底在哪儿生产这种鬼东西,你之前不是说过,他们把所有军用生物科技研发核心单位,都转移到海上去了吗?”
“那生产单位呢?未来科技是从什么地方生产这种鬼东西的?我必须要尽快搞清楚!再让这种玩意儿肆无忌惮地推进下去,迟早会给我们酿成大祸。”
周正的急切话语想表达的道理,电话那头同样面色凝重的老牙自然也清楚。
但很遗憾,这种将最新军用生物科技研发成果,落地转为实际可用产品的未来科技生产单位。
已经在此方面下了大力气去查的老牙,至今仍然一无所获。
“——起码不在美国本土,这是目前可以确认的。”
“自打那些设在特别军事行动区,来不及转移的实验室被捣毁后,未来科技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对军用生物科技部门的海外资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性处理。”
“很多实验室都被关停转移了,剩下的实验室将转移来的资源集中起来,全面转入‘地下阶段’。就好像你在雷达上能看见一架三代机的清晰信号,结果下一秒它突然变成五代机,原地消失了一样。”
“——可你总该会有办法的,一定能查出来什么!别跟我说做不到,上三常都做不到还有谁?印度人吗?还是那些阿西吧思密达?”
“......冷静,兄弟。我可没说我会就此放弃,只是还要花些时间。”
左手两指扶住额头的老牙闭目思索,没有让周正等待太久,不多时便给出了一个自认为可能性不低的办法。
“不如先去‘戴达罗斯’号上看看如何?即便那里不负责生产,但既然我们已经确认到,那里是军用生物科技的高级实验中心,未来科技最核心的军用生物科技机密都在那艘船上,也许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下游的生产地址。”
“当然,我这边的调查不会因此暂停,还会继续。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能在‘戴达罗斯’号上,赶在我之前找到关键情报,那对我们来说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