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500万美元唾手可得,继承人头衔嘎嘎好使(第2页)

 意识到这些,稍加思索后又缓缓点头,再度开口的周正随即报以认可。 

 “我明白了,我代表瓦格纳集团和我方,感谢贵方在重大反恐议题上的深明大义与慷慨解囊。” 

 “谢谢!陈世华同志。” 

 一声“同志”,仿佛瞬间将陈世华拉回了劈波斩浪的从军岁月。 

 回想起当年那些难忘的过往,内心感叹着“年轻已不再”的陈世华摆正了身姿,主动站起身来面朝周正伸出了右手。 

 “这声感谢也更应当是我方要重点表达的,谢里宁同志,愿中俄友谊万古长青!” 

 “当然,为我们的友谊干杯,哪怕暂时还没有美酒。” 

 认识的人越多,经自己之手办成的事越多,周正就越能深切体会到“人会因为利益而短暂的苟同在一起,但长远相处则是因为价值观的一致”这句话的含义。 

 毫无疑问,在马里乃至是整个非洲,正是因为价值观的一致、目标的高度趋同,才能让中国人与俄国人携手共进。 

 才能联起手来“横扫六合,席卷八荒”,以“你负责打仗反恐,我负责经商建设”的合作模式,一路平推到如今几乎快要迎来新时代,只差最后临门一脚的程度。 

 面对这样的强强联合,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上三常里的两常联手。 

 也就无外乎某些人被平推到裤衩子都输球了,除了背后搞点小动作、使唤“黑手套”干见不得光的破事整烂活儿,再也难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手段和对策。 

 就只能绝望而无可奈何地继续坐视自己被一路平推,直到被彻底赶下海去的那一天。 

 另一方面,有了这500万美元的“反恐资金”,周正这下是既能也愿意投入更多的力量和武器装备,强化到马里的反恐行动中去。 

 至于要提供给这些中国商人的安保服务,周正也已经盘算好了。 

 在未来科技位于伊德利卜的大本营被捣毁,而伊德利卜自身也迎来了“一朝变天”之后。 

 未来科技是既无法在短期内卷土重来,同时在中东也没有什么更大的目标值得动手。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把杜克那队人先调回非洲。 

 反正对于杜克这样的“战争狂人”,还有他手下那群“实力派战争硬汉”来说。 

 给一帮商人进行日常安保护卫工作,四舍五入就约等于是带薪休假放松了。 

 进一步讲,也只有杜克和他那队人的“反恐专精程度”,能让周正放心大胆地把这重要任务托付出去。 

 到时候只要再给杜克配点人手、补齐装备,本身就具备营一级特战部队指挥能力的杜克,轻松拿下在马里当地安保防务工作的统筹指挥,显然是不成问题。 

 好让周正能放心大胆地去忙其它事务,不必三天两头打电话遥控指挥,甚至于当起“机枪向左移动五米”的某运输大队长。 

 基本共识已经达成,合作的大致方向也已经敲定。 

 余下的事务那就比较简单了,无非就是合同的正式签署和少许细节的最后确认。 

 待一切完成后,各自签署并交换了正式合同的周正与陈世华,再度相互伸出手来、紧紧握在了一起。 

 500万美元的捐助再算上价格不菲的雇佣费用,顶着“瓦格纳”的名义又入账一大笔的周正,这下是不得不感叹一番“官方指定继承人的头衔就是好使”。 

 谈完了正事的陈世华主动提出邀请,想邀周正一起下楼到街上转转,路上顺带聊几句。 

 虽是战争时期,但彼得堡的夜间治安,也远没差到“枪击每一天”的出不了门、走不了夜路程度。 

 不介意促进一下彼此了解、加深互信的周正欣然同意,顺带给尤丽娅发了个消息让等等,自己这边还需要一点时间来处理余下事务。 

 很快,相伴溜达于繁华夜景下的大都市街道之上,眼前身边尽是车水马龙与人头攒动的周正随即问道。 

 “老陈啊,我有件事想问你,看看你方不方便回答。要是不方便的话那就算了,相互尊重为优先。” 

 不介意被俄国人的大官称呼为“老陈”,反而觉得这是件拉近彼此间距离,有利于接下来合作的陈世华笑着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