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出了大事都是机会,有人欢喜有人忧(第3页)
但凡是了解美式资本的人谁会信呐?博纳特对此只能说“你信我笑”。
“有意思!你确实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思路,非常好!”
来了兴致的博纳特一改方才的面色不悦,甚至都当场笑了起来,越想越兴致盎然地重新坐回了办公桌后。
“我会试着联系未来科技的总部,看看他们那边态度如何的。”
“但如果想证明我们的价值,就必然要提供一些能让未来科技的总部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信息,那些人眼里从来不会看重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与物。”
“所以,去查一查,而且要用心仔细地去查。”
“尤其是那些可能对加利特和斯蒂文不利,是他们不想让总部知道的信息。搜集这些不但是我们对未来科技总部的价值证明,而且,还会是和加利特与斯蒂文的重要议价筹码。”
“既然这两个蠢货如此无视我、排挤我,不想让我介入,那我偏不让他们如意。他们不邀请那我们就自己查,一定要查出点东西来不可,这甚至是头等大事!”
博纳特如此下令,实际上也给了卡曼卡一个很好的启发。
长期以来,卡曼卡和斯蒂文、加兰特二人“忤逆谋反”的合作,都是一种“钦定傀儡”式的,没有多少议价权和发言权的合作。
是斯蒂文和加利特二人选中了卡曼卡,所以卡曼卡才能在得到未来科技支持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手刃亲姐夫,造反当皇帝”大业。
也无非就是卡曼卡相对而言比较合适干这活儿而已,但却并不是非他不可。
换成别的人来,未来科技也不是不能干。
只不过达成目的后的最终效果不如把卡曼卡扶上去当傀儡,把博纳特取而代之来得好,可能会导致一些别的衍生问题而已。
这种非唯一性,就使得卡曼卡很难在加利特和斯蒂文那里抬得起头、说得上话,议价权颇低,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是我未来科技瞧得起你才赏光给你这机会,你要感恩戴德才对”的寄人篱下感。
那卡曼卡本人显然是不满足于这种现状,想要有所改变的。
只不过以前一直受限于自身能力太有限,未来科技也太势大,且自己所走的这条路根本没法回头,一旦回头让博纳特知道了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所以才迫于现实,一直捏着鼻子听未来科技命令当驴使唤而已,并非真的心甘情愿想当窝囊废。
可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
博纳特授权自己去调查斯蒂文和加利特那些见不得光的丑事,还打算以此为筹码来要挟二人,尝试绕过非洲分部直接和未来科技总部联系。
那博纳特可以这么想、如此干,自己为什么不行?
要知道博纳特是决策者不假,可自己才是决策的实际执行者啊,自己才是最先接触到第一手调查报告的那个人。
那为什么不能是自己拿到这些关键的东西,去跟斯蒂文和加利特好好谈一谈未来的大事呢?
想到这里,仿佛把握住前所未有人生机遇的卡曼卡,两眼瞬间迸发出一阵精芒。
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行动起来,自然是向博纳特兴奋地点头应道。
“我明白了,姐夫!”
“这计划真的很绝妙,你说得对!我们可以用这次的机会来牵制斯蒂文和加利特,这两个种族主义者一直戴着有色眼镜歧视我们,把我们当成低等生物不公平对待,这次终于轮到我们一转攻势了!”
“嗯,没错!是这个意思,看来你已经很好地理解到了精髓所在。”
与自己亲姐夫达成了高度一致,拿到了第一优先级授权的卡曼卡这就行动起来,迫不及待地趁此机会抓紧去发掘斯蒂文和加利特的黑料、找寻情报,主打一个“趁乱好行动”。
反正这二人现在的心思和精力都已被转移走,哪有空关注自己?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机会可千万得把握住。
与此同时,还不知道博纳特那边最新变化的斯蒂文和加利特,这会儿才刚刚乘机赶到事发现场。
接到斯蒂文的亲自下令并紧急出动,先行赶到的快速反应部队这会儿已经封锁了现场,调查小组也已经进驻,正在固定并搜集整理现场的各种证据。
望着眼前这遍地尸骸、狼藉凄惨的场景,视觉感官确实受到了极大冲击的加利特,最先忍不住开口。
“不瞒你说,我有种想吐的感觉。”
“这到底是什么人干的?能下如此狠手,把胳膊腿打得满地都是,脑袋和躯干搬家身首各异。”
“瞧瞧那条大腿,我以为它应该出现在肉铺里,而不是在这种鬼地方。”
坐办公室勾心斗角外加发号施令惯了的加利特口出此言,实属见怪不怪,权力再大毕竟也只是个没见过血腥厮杀的文官。
而一旁的斯蒂文则不同。
曾一度官拜合成旅级战斗队上校指挥官的斯蒂文,那是真的美国陆军精锐出身,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见过各种场面的。
被活生生从孕妇肚子里挖出来弄死,还连着脐带的婴儿尸体都见过。
眼下这场面对眼皮都不眨一下的斯蒂文来说,充其量只能算幼儿园没毕业的小儿科,随即朝身旁叹为观止的加利特回道。
“大口径武器导致的,看断肢切面起码是.50口径,寻常中小口径枪械打不出来这种创口。”
“以及,这个——”
从地上的浮土中弯腰捡起一块残骸,亲自上手拿到眼前把玩揣摩的斯蒂文,很快瞧出了结果。
“84毫米火箭推进榴弹的推进器部分,俄国人没有这种弹药,这不是他们的款式。”
“那你意思是中国人的?”
“......”
对这位谈起军事就主打一个“一窍不通+唯心主义”的顶头文官无语惯了,不得不再做解释的斯蒂文只能朝加利特补充道。
“那也不见得,比如说,这可能是我们美国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