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巨舰沉没之后,灾难性风波才刚刚开始(第2页)
“最大的可能性是血本无归——水面母船上的人全部宣判死亡倒计时,下到残骸内的机器人也被辐射瘫痪、无法作业。公司追加了巨大的打捞成本后仍然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会在新闻版块继续增加更多的素材笑料。”
“水下残骸内和海平面上的辐射会随洋流活动而衰减,目前的最佳方案是等明年这时候再来看看、再做评估,通用电气的那帮狗屁专家是这么说的。”
“该死!时间都等到明年了还有什么用!?难道客户会陪着我们一起守护‘沉没成本’,老老实实地等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三年,无限叠加吗?”
“那些数据、设备、原型装备,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时效性的!”
“就好像你才买的汉堡还没打开包装就掉进了你家的地下室里,有人跟你说不要紧,等明年再下去取出来吃,那他妈的可能吗!?到时候取出来的东西还有哪怕一盎司的价值吗!?”
再怎么不愿意承认面对也没办法,事实就已经糟糕到了这种程度。
“戴达罗斯”号上的舰载核反应堆超载熔解,并引发爆炸导致的放射性破坏,根本不是一时半会能消散得了的,基本意味着短时间内不可能下到残骸中打捞。
这就等同于是在说沉入大西洋海底的“戴达罗斯”号,对未来科技而言就是名副其实的“完全沉没成本”,是一星半点的损失都挽救不回来。
哪怕将来有机会可以打捞,那就像史塔克所抱怨的那样。
这都啥时候了?几年时间过去了?打捞出水的残缺研究资料和成果,哪还有追加成本将之复原并继续下去的必要?
市场经济是有竞争性的,军工复合体又不是只有未来科技一家,能赚大钱、前景绝佳的研究项目大家都想做。
一旦未来科技这重大项目砸了,字面意思上的“一夜回到解放前”,其它各家军工复合体那必然想都不用想,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奔向同一赛道试图接未来科技的盘。
原本的领先优势没了,这时候要重启研究,那都不算跟别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可能已经比有所准备的竞争对手大幅落后,先前的研究投入成本等于全部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以上种种,注定了“戴达罗斯”号哪怕将来有打捞的可能性,未来科技也会因其失去意义而选择放弃。
听见事态已经糟糕至此,明白了那看似不可能的天价损失从何而来。
事到如今也只剩一声叹气的科尔曼再度问道。
“照这么说的话,我们连调查事故原因都做不到了。在那艘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将会成为谜团埋藏海底,对吗?”
不止是经济上的损失,就连科尔曼当下所言也是事实。
不得不承认的史塔克再一次缓缓点头。
“没错,调查事件的详细经过和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前提是你必须进到残骸里,找寻线索尝试还原现场。”
“没有警察可以在完全脱离案发现场的情况下破案,如果这就是敌人想要的结果,那么他们确实达成了目的——未来科技无法得知真相,起码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是如此。”
史塔克中将确实说对了一点——这就是周正想要的最终结果。
无法触碰的核辐射禁区,会阻断未来科技一切的成本回收和调查尝试,真正意义上实现让未来科技血本无归还不知道是咋无归的。
你不服?
不服你未来科技有本事找个“耐辐射王”,游大西洋底自个看看去,看看找遍全世界找得出这样的“人才”不。
周正早就料到未来科技到头来一定会这么干,一定会尝试打捞回收那些只要拿到手,就还可以尝试复原、还能追加投资继续下去的研究资料。
用超强的核辐射制造一道无形屏障,彻底堵死未来科技这么干的可能性,便是最终的保险。
尽管这么做确实会导致一些污染,但这是远离大陆架的大西洋公海深水区,再加上海洋超强的包容性和自我稀释净化能力。
只要不有意地往事发海域靠,实际能被无端影响到的人几乎寥寥无几,已经将附带伤害降低到了力所能及的最低。
反倒是你未来科技在这艘破船上瞎捣鼓的那些骇人研究,一旦被从海里捞出来继续,原复原样甚至“更上一层楼”,捣鼓出更邪门害人的东西投放市场。
到那时又会害死多少无辜的人,给那些“但凡能干一点人事,也不至于一点人事都不干”的后现代贵物们,开创多少恐怖思路、提供多少无差别袭击手段。
已经见识过“黑水”实际效果的周正,确实是想都不敢想的,未来科技的下限永远比你的思维认知底线更低。
综合考虑之下,如此迫不得已的手段实际上已经是最好的方法,足以让着急上火的未来科技彻底无计可施。
浑身都被无力感包覆的科尔曼已经听到了太多的坏消息,事到如今也不介意再多听几个。
“那麦迪逊长官呢?他的生死和下落,公司现在能确认吗?”
这次之所以能把科尔曼专门叫过来谈话,史塔克的最终目的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谈论此事。
眼下话题终于转回了麦迪逊这个重中之重,心事重重的史塔克终是在所难免地叹了口气。
“准确来说,他的下落是清楚的,起码在‘戴达罗斯’事发后到三小时之前一直是。”
“虽然事发突然,但麦迪逊预料到了自己最终可能会遭遇不测,所以给自己身上的某个隐秘部位夹带了一个gps定位器。这台定位器在公司是有后台备案记录的,一直都是麦迪逊的专属物品,也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动用。”
“从事发后到三小时前的这段时间,这台定位器实际上一直在持续发出gps定位信号。也就是说,总部始终掌握着麦迪逊的位置信息。”
“路径显示他被人从大西洋公海一直转移到了非洲内陆,最终的目的地不出意外,正是安德罗的控制区。”
“这也对应了之前的猜测,这就是一起俄国人在幕后策划主使的事件,目标非常有针对性,他们就是奔着麦迪逊和‘戴达罗斯’号而来的,且最终成功带走了麦迪逊、也毁掉了‘戴达罗斯’号。”
“俄国人?他们——怎么敢——”
兴许是意识到眼下再说这些已经无用,不如来点有建设性发言的科尔曼紧接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