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奇迹并非偶然,但天上确实会掉1200万美元(第2页)

要说近一年来发生的事,能把伊朗人打击成这样,以至于都开始不自信甚至自我怀疑,周正倒是也能理解。

毕竟,这是伊朗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试图跟“上三常”一起上桌打牌,而且还是以前所未有的满状态实力上桌的。

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处在空前的强势期,手中更是握有“抵抗之弧”这个足以撼动整个地区的强势底牌。

可结果呢?

一手好牌打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就算不说打得稀烂吧,也至少是和“打得好”不沾半点关系。

信心满满地第一次上桌跟“上三常”同台竞技,结果短短一年就输成了这副模样,这让正处在实力巅峰期的伊朗人情何以堪?

要周正来说,伊朗人这都没“速胜转速败”一转原地投降,这都算不错了,毕竟不能对一个“初次上桌的新手”要求太多。

“上三常”之间的游戏强度之大、斗争之激烈,远不是伊朗人刚刚经历的这一轮“回合制游戏”所能比拟的。

真要把东欧那种级别的战场抬到伊朗人家门口,虽然周正并不想看不起自己的合作伙伴老朋友,但确实得说“八成是一打一个不吱声”。

就这,都还是“上三常”间的隔空斗法而已,距离真正的撕破脸皮掀桌子还远着呢。

真要到这种时候的斗争强度,只怕是伊朗人压根脑补不出来,也根本认识不到的,毕竟“人不能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于周正而言,总不能跟穆萨拉赫说“你们就这鸟样了,赶紧洗洗睡吧别想太多”,这可就不是来做生意而是来打脸砸场子的了。

寻思了好一会儿,周正最终也只能给出了一条自认为有用的建议,就看你伊朗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造化如何了。

“论持久战,听说过吗?将军。”“我唯一能告诉您的,便是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对革命失去信心。那些古老却精通战争真谛的中国人正因为深谙此理,才能诞生得出《论持久战》这样的宏伟军事著作,其中的战争哲理即便到今天都依然适用。”

“同样的,我们俄国人也早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了这点。”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列宁同志早在百年以前就这么教导我们。”

“这并不止是一段宽慰人心的话,其中更饱含着坚持不懈的斗争哲理。”

“也正因如此,因为对此坚信不疑并付诸实践,我们才能得以在那个最黑暗混沌的年代,将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保存下来。并挺过了更加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谱写了一段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奇迹并非偶然,胜利也不会从天而降。若革命者没有敢于直面失败、与失败为伍的勇气,那么所谓的奇迹自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但愿这能对您,对贵方有所帮助,我由衷地希望会是如此,将军。”

“......”

也许是周正这番话起了作用,闻言后的穆萨拉赫中将陷入沉默与凝思,久久未能出声。

正当忙着指挥现场的苏洛维琴科前来报信,伊尔-76机舱里的“神秘货物”已经离机卸下时,已是若有所思的穆萨拉赫这才向周正再度开口。

“经历过失败,忍受过绝望,却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直至胜利,这就是你们俄国人和中国人的共同点吗?因为如此,所以你们才能如此强大与成功?”

考虑到伊朗人在后巴列维王朝时代一直都挺顺风顺水,遭遇到如今这般空前的失败,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既不想也没必要给伊朗人当什么“教师爷”,继续说教指导下去的周正,报以的回答也只是微微一笑。

“如果您这样理解,那或许便是了。每个人都有基于自身经历与认知,而对事物产生的不同理解,这不能强加,将军。”

说到这里就已经是极限了,点到即止的周正并未再继续下去。

徒留穆萨拉赫似有所感悟与收获的缓缓点头。

“我明白了,谢谢您愿意与我分享这些,谢里宁先生,这是我此前从未听到过的。”

“荣幸之至,将军。或许现在,我们可以来聊聊正事了。”

“哦?”

一听周正说起“正事”,瞬间来了精神的穆萨拉赫中将立刻两眼放光,闪现过一丝精芒。

这几乎成了某种巴甫洛夫定律,周正基本每次上门来拜访伊朗人、谈生意,总会带来一些让伊朗人惊掉下巴的花里胡哨物件,绝不空手而来。

导致穆萨拉赫如今一听到周正说“正事”这词儿,脑海中立刻就跟中彩票似的浮现出各种大奖,就主打一个期待值直接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