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周老板大忽悠,你先把现货给我交了(第2页)
至于说中国人那边......
那地球人都知道你毛子现在是买民品零件自己回去搓可以,要正经现货的武器装备那是一概没有,原因不消多说。
那如此一来,余下还能给俄国人提供现货弹道导弹,且量大管饱能做到短期内快速交付的,可不就只剩咱革命卫队一家了吗。
要是照这么看,情况似乎是对伊朗人有利的卖方市场,然而清楚地知道当下态势究竟如何的穆萨拉赫可不这么认为。
在穆萨拉赫看来,面前这位高权重的谢里宁先生说要对未来科技发起总攻,那就等同于在预告很快就会开启“深渊派对”爆满地的史诗装备。
换言之,你伊朗人要是现在敢狮子大开口,跟我玩漫天要价宰牲口这套,那就别怪我到时候爆满地装备了不邀你分享。
周正没明说这话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知晓穆萨拉赫是个聪明人,就算自己不说,其也一定能料想到这点,进而基于理智思考而做出合理慎重的判断。
接下来发生的事也正如周正所料,果不其然。
“您需要多少,或者说贵方的具体需求如何,谢里宁先生,我想知道。”
没一口回绝就证明有戏,悬着的心稍稍能放下来点的周正应声回道。
“不多,将军,就300枚。”
“不——不多?就——就300枚?”
有那么一瞬间,穆萨拉赫差点以为自己是不是上了年纪,耳朵有问题出现了幻听。
直到花费数秒时间,从周正那一本正经的认真说事表情中,没找到半点开玩笑的意思,再三确认过后。
只能说这数字过于震撼的穆萨拉赫,颇有些头疼地回道。
“谢里宁先生,我想先向您说明,我方绝不是怀着消极不良的态度来对待此次合作的,主观上绝对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只是,这可是足足300枚弹道导弹啊,不是300枚小作坊土造火箭弹。”“实不相瞒地告诉您,就算是我们革命卫队的库存备弹,在掏出这种数量级以后也会大受影响,往后一段时间内很多军事行动策划与组织都会受此制约,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甚至是消极保守。”
“——可你们有足够的工业造血实力啊,不是吗?”
“......”
闻言一怔的穆萨拉赫还没来得及接话,只听桌对面相视而坐的周正已然继续道。
“我想我们都很清楚贵方究竟有着怎样的工业实力,将军。”
“不夸张地说,贵方才是整个中东地区最强的那个工业实体,那些复国主义狂徒贫弱的工业造血能力,根本就无法与贵方相提并论。他们甚至连足够自身使用的常规弹药都造不齐,必须靠外部输血援助才能撑得下去,否则根本打不了仗。”
“虽然300枚弹道导弹听起来夸张,但实际上呢?以贵方的工业实力而言,我相信一旦开足马力运转起生产线,短期内即可完成生产填补库存。”
“问题仅仅只是在于贵方有没有动力、有没有意愿去提速生产,而根本不在于有没有这个能力。”
周正能说出这种话,那当然是做足了功课,对伊朗人的真实现状有足够了解才这么说的。
伊朗人的工业实力,实际上长期都是处在一种受限于外部环境而被压制,得不到释放更无谈良性发展的状态下。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来说,伊朗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工业优势,对外出口大量工业品以赚取利润、反哺工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令工业实力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但现实情况却是,伊朗人这边甭管多能造、造的是啥玩意儿,整个外部环境本身就是被长期封锁制裁的。即便能造得出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无法正常投放向国际市场,就只能“小偷小摸”地搞点地下走私和见不得光的黑市交易。
而工业发展一旦缺少了至关重要的民用市场,仅仅只靠军用市场是根本撑不起来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那边。
美军一年八千多亿美元的军费,加上整个北约乃至非北约盟友纷至沓来的各种军售订单,把这些全部加一起无法让工业重铸昔日荣光。
靠着军用订单吊口气续命的工业,到了民用市场上完全是被花式吊打,无论是技术迭代还是产能性价比均无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