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三机连续袭来,拦截率是100%

由于是黑夜,低温没有太阳光照的夜空背景,简直不要太适合使用高清热成像来进行索敌。

哪怕fpv无人机的热源信号很小,但架不住背景板对比实在太鲜明啊。

就算热源点小,挂在夜空背景板上也照样是“最亮眼的崽”。

很快,将上半身探出车顶亲自当起了观察手的苏洛维琴科,便靠手中的双筒光电望远镜的热成像通道有了收获。

“两点钟方向,距离350米!无人机靠近,准备战斗!”

说350米听起来挺远,但对于挂了弹还能保持时速上百公里的高性能fpv无人机来说,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事儿。

好在,苏洛维琴科麾下这些身经百战的特战队员们反应够快。

在手持更高性能观瞄设备的指挥员率先索敌、率先引导完成后,头戴着四目热融合夜视仪的特战队员们,也纷纷第一时间将枪口指向对准了目标。

砰砰砰砰——

霎时间枪响四起,12号口径霰弹枪开火本就动静不小,眼下多支枪响连成一片更是犹如落雷滚地。

但,令人惊奇的是,从枪口中飞出去的投射物,却并不是传统霰弹的一片钢珠,而是一张张六角形的金属网。

原理就类似于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俗称“钢针”那样。

提前约束好的六角形软质金属网,被收纳进特制的12号口径弹壳之中,受限于弹壳容积虽然无法把网做得太大,但罩住一般fpv无人机的横截面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其用途也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反fpv无人机,从诞生时间上来讲更是妥妥的“新生儿”。

乃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综合前线多支俄军野战部队的反馈,本着“前线需要什么我就研制什么”为出发点,而紧急上马研制成功的“短平快”项目产物。

此款弹药最大的好处便是通用性极强。

不只是saiga-12这样的俄军制式霰弹枪能装上就打,换把一般的民用霰弹枪来也能发射。

甚至搞把“终结者专用枪”,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温彻斯特m1887来了,也能单手转着圈上弹打,只要有这个本事就行。

这对于许多还没有铺开配发霰弹枪,却面临着严峻反无人机作战需求的俄军部队来说相当重要。

意味着哪怕没有saiga-12这样的制式军用霰弹枪,你去路边枪店跟店主说“祖国母亲需要你为特别军事行动无偿奉献”,然后“零元购”临时征用一把12号口径的民用霰弹枪来,也能装上新弹药照打不误。

虽然跟半自动军用霰弹枪的战斗效能有所差距,但这起码解决了基层一线战斗部队的“专业反无人机能力”有无问题。

比继续瞅着无人机干瞪眼,用步枪机枪瞎突突上百发子弹还打不下来要强。

且造价低廉、成本可控,短期内就可铺开产能全面上量,以满足前线部队作战所需。

区区一发内含金属网的12号口径特制霰弹而已,无论怎么看都比大规模采购反无人机枪要便宜得多。

虽然只是战争期间一个小小的发明,但也确实体现了那句“俄国人可能不是最会打仗的,但一定是最能适应战争的”。这祖传的本事从当年跟拿破仑干仗,随后又到卫国战争,直到现在的特别军事行动,还真是一点没变。

同理,这种通用12号口径的俄制霰弹,装到dp12这把正宗的美国12号口径霰弹枪上一样也能发射。

确实算得上某种“美俄联手,强强联合”,当然也能说是斯拉夫大汉的弹药把美国佬的枪给牛了,也算某种黄毛行为。

眼下,合计7把霰弹枪从车队中的不同方位上连续开火,一发出膛紧接着又是一发,意味着短短一瞬间就有14张六角形的金属网,呈扇形攻击面向着来袭无人机的所在点汇聚而去。

也许是没料到对手竟然能提前有所防备,还能拿出“高战斗效能霰弹枪+反无人机专用弹”这种“美俄组合”。

只见那架茫茫夜空中俯冲直下、照准车队迎头撞来的无人机,面对密集的地面防空火力,竟然没有做出任何的规避动作,依旧直愣愣地维持原有俯冲航道径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