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敌人数值高不要紧,咱们可是机制怪
除了把一些自己用不上的未来科技部队战利品,打包发送给叙军用于交换志愿兵部队外,周正还给叙军的t-72坦克提供过一种特殊的升级服务——原产于意大利的turms改装套件。
此等升级赋予了t-72以前所未有的战场态势感知与全天候作战能力,基本上看齐了北约三代主战坦克的平均水平,对t-72明显存在短板的弱项有大幅度的能力提升。
也是因为叙军用着反馈说好,加上阿基尔也跟周正说这升级确实不错。
稍一琢磨的周正寻思着既然是好东西,为啥不给我自己也用上?反正我这儿满地乱爬的老型号t-72B也一堆一堆的。
至于说怎么解释来源。
可笑,这还用得着解释?
特别军事行动打到现在这地步,你抽象欧公子们有谁是能点得清自家军火原本有多少、援助送出去多少,又有多少是既不在仓库里也没给援助出去,甭管去哪儿了总之就是不翼而飞了的吗?
就你德佬那抽象到自家军需品,被倒卖到老中的二手交易网上,查不清楚自家是咋回事,结果给老中买家发了封邮件要求退还的烂活儿。
以及德佬不知道自己到底丢了多少条枪、连单兵防空导弹也丢了,索性直接发了个通告跟大伙说“谁要是看见了麻烦给我们送回来”的后现代行为艺术表演。
都抽象整烂活到这地步了,那周正就敢明着搁这儿说了,我就随便用这系统里提出来的turms套件怎么地吧?
你们欧公子想查尽管查,查得出来算我输。
别问,问就是哈耶克的大手助我周某人一臂之力,商品无论是以何种形式但总会出现在需要它的市场上,就这道理。
你不服你跟哈耶克讲去,关我周某人屁事,总而言之哈圣伟大无需多言。
有了充足合理的借口,周正起手就给阿基尔配置了整整2个营的turms套件,将两营的t-72B1989全部升级为了turms标准。
除此以外,t-72B1989上的“接触-1”爆反,那在周正看来也是早就过时的聊胜于无玩意儿,属于用着跌份儿,得换。
至于换成啥,那只能奉行“拿来主义”了。
不好意思啊乌友借你们“利刃”一用,怎么合理化解释来源也是简单至极的。
因为“利刃”这东西本身是苏联末代爆反的终极产品,属于是苏联时代基本开发完成最后被分遗产了,研发思路上主打一个“一定要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要能在核战争之后保证产能、易于生产”的苏式特色。
所以这东西即便到了今天,到特别军事行动打到了已经完成大部分“去军事化”目标的地步,哈尔科夫坦克厂、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曙光机械厂一类的高价值军工目标全被炸塌完了。
但“利刃”这东西却依旧能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继续维持地下黑作坊式的手搓生产还没断供,就只是产能被打骨折少了许多罢了。
那既然你班德拉斯基们还能搓这东西,还有产能,那周正解释这东西的来源可就简单多了。
哈圣伟大,无需多言嘛。
你我问周正信仰什么,那我只能回答你我信仰自由市场,无形的大手一定会把足够多的“利刃”送到我这儿来的。
turms套件加上“利刃”爆反,本身基础装甲就硬到超越t-80B的t-72B1989这下摇身一变,成了综合性能上除了机动性不如外,态势感知能力和防护指标直接超越了t-80u的“手搓神车”。
除此以外,决心“既然升级那就要升级到位”的周正,还到俄军工口跑人脉、拉关系,弄来了一批软包“化石”爆反。
“化石”和“利刃”作为苏联末代爆反的两条分支科技树,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研发方向,前者相对而言重抗破、轻抗穿,后者相对而言重抗穿、轻抗破,最后分别被大毛二毛分遗产各自继承。
周正现在的打算就是把“化石”和“利刃”的优势结合起来,兼具优势抗穿和抗破性能。
坦克正面的主装甲带用抗穿性能更好的“利刃”,反正主装甲带本身基础装甲就足够厚、自带高抗破数值,再算上“利刃”带来的抗破增益后已经足够了,正面生吞个“拖式飞弹”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