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999999

 第119章 99.9999%

 就在英特尔为王浩然的盘古1号Cpu问世而烦恼不已的时候,王浩然已经开始投入到芯片生产线的研制工作中去。

 在国家的支持之下,他整合了更多的人才资源。

 京城内十多家科研单位都加入到了他的课题科研团队中。

 其中不乏一些科研大拿。

 甚至还有学部委员好几人。

 当然,所有合作对象都是王浩然自己选择的。

 他选择合作对象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配合度!

 如果一看就没有配合度,不太好合作的,直接就选择pAss。

 虽然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王浩然看人还是非常准确的。

 团队彻底整合形成,那么,他需要做的就是分工合作任务的分配。

 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王浩然经过了彩电生产线课题的历练,他也早已经成熟了。

 做起团队的各种领导工作,他也是得心应手。

 他把大团队分成了若干小团队。

 小团队之间如何合作分工,他都有明确的安排。

 王浩然本人则负责攻关一些特别难的科技问题。

 而且,他本人还要做好协调整合的问题。

 这很考验他的能力。

 1978年的5月中旬,国产芯片生产线的研究正式启动。

 在王浩然主持这个重特大课题研究之前,龙国的芯片产业是非常不健全的,也是没有一个系统的产业链的。

 芯片行业是个产业链非常之长,工序很多,辅料繁杂,技术难度极其大的行业。

 这个行业,只是辅助性的材料生产就可以形成十来个大产业。

 诸如:晶圆也就是芯片基材的加工、Cmp抛光材料的生产、光掩膜版的制造、光刻胶的研制、光刻与蚀刻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电子气体的加工、溅射靶材的研制、晶圆封装材料的生产……

 如上这些材料每一种都是芯片生产过程中必需的。

 前世的时候,在老鹰主导的国际秩序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如上这些芯片制造所需的材料完全囊括。

 事实上,如果能够把控一个环节的材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研制生产,那就是上百亿刀的产值。

 关键是:每一种材料研制以及大规模生产的门槛都非常高……

 比如,晶圆的制备这一块,技术要求就非常之高。

 所谓晶圆就是芯片的基材,也叫做硅晶片。

 它的原始材料就是硅,通常从常见的沙子中提取。

 不过,硅晶片的纯度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其纯度要求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越是制程先进的芯片,对硅晶片纯度的要求也就越高。

 七八十年代,硅晶圆的市场几乎被脚盆的几个大公司把持。

 龙国目前能自产硅晶圆的量非常的小,而且自产硅晶圆的品质也不高。

 要想搞定全产业链的芯片行业,那就要把硅晶片加工的全套设备给搞定了。

 也可以说,这个其实也需要一个大型的生产线来搞定。

 单晶硅的制备工艺主要涉及到如下设备:

 首先是从沙子中提取硅。要想获得纯度极高的硅,最好的生产加工方法就是电弧法。

 在提取的过程中在电弧中通入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和电流,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和si02。继续进行化学反应,最后生成一氧化碳和高纯度的硅。

 不过,这种提取方法成本相当之高。可是,为了获得极高纯度的硅,别无他法。

 其次,要在烧结炉中通过高温烧结,使得硅粉末被烧结成为单晶硅颗粒。这个设备是制造单晶硅核心设备之一,它需要高温操作,在工作过程中还需要保持高温不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第三个步骤是通过单晶硅生长炉制备出高纯度单晶硅棒。这个单晶硅生长炉也是个高精密的设备,一样是要求保持高温不变,还要对棒材进行旋转或者拉伸,以使得晶体结构进一步完善。

 第四个步骤则是对制备出来的单晶硅进行加工、磨削,去除棒材表面瑕疵,让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这个工序需要的是高精密磨床!

 第五个步骤是切割工序,要将单晶硅棒切割成硅片。

 最后的一道工序则是要进行抛光。

 就单单只看一个硅晶片的加工制备,其中就有着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其用到的设备操作精密度要求是相当之高的。

 这就需要在设计制造设备的时候有数控自动化方面的控制程序。

 一句话:这些设备也是需要芯片以及传感器等等部件的,数控机床本身就需要有其计算机控制中心的。

 其实何止是硅晶片加工制备的机器设备需要数控计算机,其他重要的芯片加工制造设备,像光刻机、刻蚀机等等,也都是需要数控计算机操控的。

 因为人力根本就达不到那种精密度。

 对此,王浩然也早有准备。

 他在742厂的时候,就设计了单片机和传感器。

 单片机也就是个集成了Cpu、rAm(随机存贮器)、rom(只读存贮器)等等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这玩意是7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出现,比如英特尔的8048、8051就是单片机。

 王浩然采用盘古架构轻松就设计出了16位的单片机。

 而且,放在这个时代来说的话,性能相当不错。

 有了单片机,那就可以更好地发展数控机械,让导弹、航天火箭更加易于精确控制,还可以让洗衣机、冰箱、彩电等产品更智能。

 单片机真的不是一般的重要。

 前世的时候,直到80年代,龙国才开始逐渐推广使用单片机,而且,还都是进口的。直到21世纪初,国内才开始出现自研单片机。

 所以,王浩然搞出来的这第一款单片机具有历史性意义。

 当然,有了单片机,他还要为单片机设计单片机程序。

 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王浩然来说,难度都不算太大。

 龙国其实并不缺乏真正的聪明人。

 在现在这个年代,龙国缺乏的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指路人。

 比如,王浩然主持做国产芯片生产线课题的研究,因为他脑子里已经有芯片全产业链生产线、生产设备的设计研制的方案,那他就可以给自己的团队成员指明了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思路。

 而绝大多数的科学家之所以摸索数年甚至是数十年,他们找的其实就是研究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