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这是一次科研大会战(第2页)

 在芯片制造这个行业,不仅光刻胶很重要,显影液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

 光刻胶经过光照的部分形成电路图案。

 但是,它还需要用显影液把其他的光刻胶给去除掉,只留下图案的部分。

 这两种材料非常重要。

 王浩然在给冯云尚分配任务的时候,也给他指明了技术路线和研究的思路。

 其实冯云尚只需要照照王浩然的指导,就可以轻松地将光刻胶和光刻显影液给研制出来。

 但冯云尚也是个有傲气的科学家啊。

 他觉得,凭什么我要按照伱给的路线去做呢?

 我非要另辟蹊径,找到更好的研制路线。

 在范开勇跟林万钧出成就之后,已经被国家台广泛宣传的时候,冯云尚还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搞研究,而且那时候连一点眉目都还没有。

 冯云尚看完了国家台的那个新闻,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想,原来范开勇他们也经历过像我一样的心路历程啊!

 不过,他们听劝,所以,他们早早就出了成果。

 而我,至今还在苦苦挣扎。

 王浩然也是过来问过冯云尚研究进度的。

 冯云尚只说正在进行中。

 他也没和王浩然说更多的信息。

 冯云尚看完范开勇两人的新闻,他有点儿羞愧。

 他羞愧的是:自己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对年轻天才的轻蔑与自我评价上的盲目自大。

 这是不好的。

 不管他是否承认,他不管在学识上还是科研创新思维上,都跟王浩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那差距已经犹如巨大的鸿沟。

 “我必须得承认后生可畏这个现实!”

 “我做科研是为国家做贡献,并不是要和什么人争短长!”

 冯云尚这么想着,他的内心也就变得平和了起来。

 他想,我必须得马上行动起来了。

 抓紧时间把光刻胶与显影液都给搞出来。

 其实,受到震撼的科学家还有不少。

 比如,清华的物理学家李清河,他也是之前一直不肯按照王浩然的指导意见去研究光刻机的激光光源发生器。

 他想

要按自己的设想做出最后的成果。

 但是,他一直都没有获得突破。

 李清河看到范开勇两人的报道之后,沉思良久,他也大彻大悟了。

 他也开始准备按照王浩然的指导来做自己的研究。

 ……

 在范开勇和林万钧两人的成果被广泛报道之后,王浩然很快就发现,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原来配合度不那么好的大教授大科学家们,现在都态度大变了。

 就连研究的进度都加快了不少。

 对此,王浩然还是倍感开心的。

 他内心已经是暗下了决定:一定要让这些合作伙伴有成就感!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被宣传出去。

 这个时代,是不太讲究追求物资享受的。

 追求的就是名声和荣誉。

 所以,这方面,那就必须得下点功夫!

 必须得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满满的收获感。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已经到了7月下旬。这是一年中差不多最热的时候。

 这天的上午,王浩然难得地在办公室坐了一会儿,他要整理一下思路。

 他主持的这个芯片生产线课题直接动员了二三十个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参与。直接参与的科研工作者差不多有一两千人。

 打辅助的加起来,五六千总归是有的。

 这就是差不多一次科研大会战了。

 而王浩然是这场科研大会战的总指挥。

 按照他原本的设想,芯片生产线这个课题非常的复杂,疑难科研问题多如牛毛。想要彻底搞出成果来,那怎么地也要花费个一年多的时间。

 可是,因为科目参与成员众多,而且,其中都是最顶尖儿的科研人才,所以,课题推进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按照现在的这个进度,差不多再过俩月,第一条完整的芯片生产线就能搞出来了。

 而且,这可是全产业链所有生产设备的一次搞定。

 王浩然现在想的是:芯片生产线搞定之后,怎么来布置这个完全的芯片生产产业链?

 因为,它工序很长嘛!每一道关键的大工序,都可以单独建立一个大企业来负责了。

 建在京城的话,这边好像水资源不够丰富。

 而芯片生产需要的水是比较多的。

 思来想去的,王浩然还是决定,那就把芯片的生产环节全都放在吴锡以及周边吧。

 长三角水资源发达,高等院校林立,而且,水网丰富,运输方便。

 不过,芯片的设计研发这一块儿还是放在京城这里。

 王浩然还琢磨着,等到芯片生产线搞定并可以开始生产之后,他还要解决一些当务之急:电话程控交换机一定要搞定了!还有就是先进的炮瞄雷达也要解决一下。

 还有,为了更好地进行侦察,还需要发射更先进的侦察卫星……

 提到侦察卫星,那恐怕还要解决一下太赫兹波合成孔径雷达以及高清鹰眼相机。

 需要做的工作还是相当多的。

 慢慢来吧,虽然时间紧急,但是只要抓住关键,有条不紊地去做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浩然当然不会忘了个人电脑这个重要的产品,也要抓紧时间给搞定了。

 王浩然正在这么做着规划思考呢,刘先超亲自找了过来。

 “浩然,有个鹰家的记者想要采访你,上面也批准了,你准备一下吧。”刘先超说道。

 王浩然问:“哪个媒体的记者?”

 刘先超说:“钮约时报的吧?叫什么珍妮.巴斯的。”

 王浩然马上就知道,此女就是上次在国家大礼堂追着他采访的那女记者。

 他对她印象可深刻着呢。

 “哦!这女人我有印象。”

 王浩然就说了上次领奖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刘先超登时就有点儿警惕:“这么说,对方可是没按什么好心啊。”

 王浩然笑了笑说道:“可以这么说吧,如今在咱们国内的所有的打着各种商贸呀、媒体记者旗号的鹰家的人,都是细作!”

 刘先超皱眉道:“那怎么办?”

 “这次采访好像是外交方面协调的。”

 “你也知道,咱们如今正在跟鹰家谈建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