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第210章 我们必须引领移动通讯【求全订】(第2页)
包括他的岳父肖仁明、北大无线电系的主任李宝平等人。
这些大专家里面,包括了4个院士,还有六七个拿过国家级的科学奖项。
他们全都欣然接受了王浩然的邀请。
在开始干活儿之前,王浩然自然是要先开个会,把自己关于数字移动通讯网络的设想详细认真地讲了一个遍儿。
他讲得非常的细致,将移动通讯构建中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
这个会,相当于一个培训。
王浩然讲了足足一天多。
他甚至把2g通讯网络每个关键设备的关键部件都给讲透了。
第二天的上午,他讲完了之后,便微笑着问:“各位老师,你们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一提。”
团队成员便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他们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
王浩然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番,直到所有人都没什么疑问了,王浩然这才开始分派任务。
有的负责射频天线的研究,有的负责信号接收器的研究,有的则负责基带的研究。
总之,都是按照每个人的研究专长分配。
至于手机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的芯片等难度比较大的软硬件,则由王浩然自己负责。
想要搞出来一整个的2g网络设备,那是需要设计研制出一系列的芯片的。
好在现在芯片的设计已经完全可以利用软件工具来自动进行,不然会非常的麻烦。
因为王浩然起步比较早,所以,他带领团队已经搞定了一系列的芯片设计工具。
像什么规格制定和文档编写工具、架构建模和仿真工具、逻辑设计工具、验证工具、编译器和相关工具、仿真和测试工具、深度学习框架以及edA工具软件等等,盘古科技公司目前都是已经搞了一整套出来自用。
当然,这些成套的工具,如今也已经全都注册了国际专利。
拥有了这些,也就可以确保盘古科技的芯片设计独步天下。
其他国家的芯片公司想要使用这些工具,那都是要缴纳版权使用费的。
当然,盘古科技要的版权费相当合理,不像一些蜥方公司,拥有了某个工具的版权就往死里要版权费,搞涸泽而渔。
这也使得盘古科技的这套工具在全世界非常的流行。
时间已经到了1981年的年底了,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推进也是相当的快。
由王浩然指导的轰六丁开始装备部队。
而歼十战机在在交付之后,也是迅速增强了龙国的防空力量。
歼十已经在南边海域跟某些势力的飞机过了几次招,它挟带的电子吊舱也让对方吃了好几次的哑巴亏。
运10的试飞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经过一个月的试飞,几乎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所有的设计技术指标统统达到,飞行可靠性完全没问题,燃油经济性尤其令人满意。
试飞工作自然是有客户深入参与的。
不管是国内的航司还是空军方面,都用自己的标准进行了试飞检验。
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航司和空军方面都催
促运10应该尽快定型量产。
毕竟,国内民航如今发展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需要大量的新飞机加入。而空军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尽快把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给搞出来。
于是,运10的量产在1981年的12月30日正式开始。与此同时,运10改预警机的工作也同时拉开了序幕。
时间匆匆,1981年很快就过去了。
1982年的春节在1月份。
而春节则是龙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全国人民已经开始为春节做准备。
不过,王浩然是肯定没有心思关注过年这个事儿的。
他在带领团队加速研制2g网络。
研究的进展不是一般的快。
这得益于目前龙国的工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到了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阶段。
到了1982年1月20日这一天,整个2g网络的所有设备已经全都被研制了出来。
而且,在王浩然的支持下,一个实验性质的2g网络在盘古科技园率先建成。
这个网络建成之后,王浩然自然是要测试一番的。
20日这天上午9点多点,王浩然亲自参与了测试。
测试的时候,他和肖仁明两个人手持小型直板手机分别在科技园的两端,距离大概1.5公里的样子。
肖仁明拨通了王浩然的电话,两个人进行了一分钟左右的测试。
测试的结果显示:通话接通的速度非常快,通话的质量也很好,稳定、清晰、保真。
这就说明,移动通话这个通讯的方式是基本可行的。
王浩然宣布了测试的结果之后,他身边响起了一片的欢呼声。
当然,测试过之后,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提出质疑的是刚好过来想要采访王浩然的央视记者王建国。
王建国说:“浩然同志,我有个疑问啊,其实现在步话机的通话距离也可以达到两三公里远了。”
“既然如此,那手机比之步话机,又有什么优点呢?”
王浩然笑着说道:“步话机只能实现同频率内的短距离通讯。”
“而咱们的移动电话,显然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模式。”
“将来,咱们的移动电话是可以实现全国通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