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第241章 车企巨头的恐惧

 时间匆匆,很快就又临近了1983年的春节。

 过去的1982年,对于盘古公司来说,绝对是丰收的一年。

 公司在整个电子科技领域,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包括更先进的电脑、学习机、随身听、复读机、摄录机、激光唱机、影碟机、高端游戏机、系列更先进的手机等等产品。

 这些产品几乎是碾压式的领先于脚盆的同类产品。

 龙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子科技领域的王者。

 而且,盘古公司在软件领域也是独树一帜的,不仅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也全部都是自己的。

 这些软件在捆绑硬件对外销售的时候,收取的费用非常的少,这也让这些软件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套装。

 过去的1982年,龙国电子科技公司的总营收已经是达到了惊人的8千多亿软妹币。

 它已经成为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公司。

 年底了,自然是要给员工们发奖金发福利的。

 其实,在这一块,盘古科技公司已经形成了制度。

 通常情况下,盘古的员工就是全年16薪,年底发4个月工资作为奖金。

 当然,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也是有额外的奖励的。

 奖励包括房子、车子等大件。

 这不,盘古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赵友贵就过来找王浩然了。

 赵友贵之前是在马坊机械厂也就是现在的奔马集团工作。

 随后,王浩然将他给带到了盘古科技公司做办公室这方面的工作。

 赵友贵工作兢兢业业,也没有因为和王浩然的关系而有任何过当的行为。

 于是,王浩然就让其担任了盘古公司办公室这一块的负责人。

 办公室和人资一起负责年终福利的造表发放工作。

 赵友贵过来就是跟王浩然汇报特殊奖励这一块的事情。

 “王总,咱们准备年终团购一百辆车作为对过去一年为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现在有这么几个牌子可供选择,您看挑哪个比较好。”

 赵友贵递过来一张表。

 上面是供选择的汽车品牌名称以及它们各自的报价什么的。

 王浩然一看,好家伙,全是国外的牌子。

 上面有丰田、大众、菲亚特、标识、通用等。

 这次奖励的是一辆20万左右的车。

 丰田是卡罗拉这个车型。

 要说卡罗拉,也算是一款经典车型。

 它在北美卖得相当的好,是丰田主打的款式。

 如今,脚盆汽车已经有了“一车开三代,人走车还在”的美誉。

 估计又是脚盆人自己搞出来的。

 总之就是各种自我标榜,什么省油、好开,耐用等等之类。

 王浩然对此是很反感的。

 你说你薄皮大馅偷工减料,各种简配,车比别的品牌轻那么多,不省油才怪。

 不过,本子在汽车发动机这方面确实下了功夫,他们的发动机调校得还是不错的。

 在这张报价单上,卡罗拉给出的报价是19.6万。

 王浩然看了这个报价简直无语。

 这特么的,卡罗拉你都敢报价19.6万一辆?上面标的是顶配,可你再顶配,也只是个A级车啊!

 现在的软妹币,可是很硬挺的!跟美刀的兑换比率是1:2左右。

 而且,现在还有上升的趋势。

 当然,软妹币之所以升值趋势强劲,也有鱿洒玩儿阴的强行推动的原因。

 因为,鱿洒认为,让你货币升值,那么,你的出口就一定会失去优势。

 这对你经济就是个打击。

 可是,鱿洒没想到的是:龙国的很多产品都是独一档的,没有替代品。

 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得购买。

 而且,龙国的出口也不像有些国家的企业看你自己不能产就漫天要价,咱们的出口价格相当公道。

 货币升值,并没有给龙国的产品出口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王浩然看完这个单子,他就感觉,鱿洒蜥方这些车企,好像已经达成了协议似的。

 因为,踏马的他们都是拿出了很普通的车型,报价大差不差。

 王浩然问赵友贵:“咱们国内的车企没有报价吗?”

 赵友贵一脸惶恐

,赶忙说道:“我们在公司内部做了个调查,大家没有人选择国产车的。”

 “所以,我们深思熟虑之后,主要联系了国外的车企。”

 “之所以这些车都比较贵,是因为咱们的关税相对比较高一些。”

 王浩然默然了一会儿,说道:“其实,造车技术也没那么难吧?”

 “我还记得,咱们给京城汽车厂还提供过一些制造设备呢。像什么5000吨的模锻压力机,京城汽车厂就有的呀。”

 “他们都没能造出更好的汽车吗?”

 赵友贵说:“京城汽车厂倒是尝试着推出过全新的吉普车,但是,发动机还是不够好,没人家的车转速高,速度上不去,操控也不太好。”

 “京城汽车厂的厂长曹汉华倒是跟我诉过苦,说咱们技术积淀不够,还有就是汽车的技术专利几乎都被垄断了。”

 “他们要是用国外汽车巨头的专利,就要交昂贵的专利费。”

 王浩然摇了摇头说:“这是我没想到的。”

 “其实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现在已经规模越来越大了啊!”

 “国内的车企怎么就不说抓点紧,干出来一点成果呢?”

 赵友贵说:“我也觉得有点儿奇怪,咱们的机械设备已经是全球领先了啊。”

 “各种精密件都能造得出来。”

 “可偏偏的,汽车制造方面就是止步不前。”

 “我听说,国家很可能会放开国门,让外国汽车巨头进来跟国内车企合作,这样以市场来换取技术。”

 王浩然摇了摇头,说:“这叫什么事啊!”

 “我有点儿搞不懂了。”

 “我们这么多的车企,就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赵友贵苦笑了一下说道:“其实,国内好多企业都还没转变过来思想。”

 “他们还觉得,自己企业那么多人,国家怎么可能不管?他们的车造得再烂,国家也得给订单让他们养活工人。”

 “至于搞研究,研发新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企业勉强能活命,哪有钱搞研发啊……”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了。”

 王浩然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但是,汽车工业可是世界第一大工业!”

 “这一块儿,咱们是绝对不能放过的!”

 赵友贵眼睛一亮:“王总您的意思是:咱们要造车?”

 王浩然说:“如果国内的车企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那么,咱们就不得不出手了。”

 “既然现在要搞市场经济,那就一切用市场规则说话。”

 “我先看看上头是怎么个意思吧。”

 “另外,这个采购的单子,先暂时搁置。”

 赵友贵点头说道:“好的。”

 “如果什么时候能够奖励咱们自己的汽车,那才叫得劲儿。”

 王浩然笑了笑,说:“这个我觉得实现起来并不是太难。”

 ……

 赵友贵离开王浩然的办公室,回到自己办公室没太久,就有人过来拜访。

 来人是丰田汽车的一个高级业务代表,名叫小泉俊书。

 他负责龙国京城的业务。

 现在丰田自然是没有在龙国建厂的。

 他们也没有在龙国建厂的打算。

 他们的车如今在龙国卖得挺好的。

 单价高,利润丰厚,而且,他们在龙国市场上卖的都是落后其他市场好几个档次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