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歼十五横空出世【求全订】

 舰载机,可以说是航母的唯一的战斗力所在了。 

 没有一个靠谱的舰载机,航母就没有战斗力。 

 没有战斗力的航母,跟个花瓶也没什么两样。 

 对于舰载机的研制发展,王浩然还是出了不少的力的。 

 舰载机与普通战斗机的最主要区别其实就是使用环境有极大的不同。 

 它面临的是海洋气候、风浪以及高湿环境的挑战。 

 舰载机的结构需要比普通战斗机更加坚固。 

 另外,其外表的涂料也需要具备更强的耐腐蚀性。 

 最后,因为航母上空间有限,舰载机的机翼需要可以折叠,这样方便在甲板下机库存放。 

 如上这些经验其实都是需要去慢慢摸索,通过实践暴露出缺点来一点点改进的。 

 那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如今,这个世界上,有航母的国家还是有那么七八个的。 

 但是,能造舰载机的也就那么两三个。 

 其中,鹰肯定是舰载机搞得最好的。 

 大熊发展航母比较晚,它的航母并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所以,它的舰载机发展也不是太好。 

 成飞总工王怀恩接到研制舰载机的任务的一开始,他还挺乐观,觉得现成的飞机比如歼十可以改一改,差不多就可以完成任务。 

 不过,他和王浩然碰了个头那么一合计,他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舰载机的研制,很多方面都需要另起炉灶。 

 像什么防腐涂料、机翼折叠技术、飞机的结构坚固度等等,都需要重新来过。 

 王怀恩当时心里就嘀咕:这么一架需要从头开始搞的飞机,真的能在一年内搞出来并试飞成功,还要做好量产的准备吗? 

 这个任务实在是有点儿太紧迫了点儿。 

 王怀恩当时心里非常没底。 

 不过,在王浩然的帮助下,各方面的研制工作基本上都没遇到过什么瓶颈,因为,王浩然总是有解决的办法。 

 终于,在1985年的5月底,第一架舰载机研制了出来。 

 样机造出来之后,自然是要尽快检验试飞的。 

 还要模仿严酷的海洋环境条件测试其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防潮防锈的效果。 

 当然,也要测验其结构的稳固性。 

 舰载机在降落的时候,需要使用阻拦索。 

 这个可以让战机在数百公里时速的情况下瞬间被拦停下来。 

 这个冲击力对于飞机来说绝对是很大的。 

 如果飞机结构不是足够牢固,估计拦截不了几次,飞机就要散架。 

 幸运的是,在测试的过程中,这架刚刚搞出来的舰载机表现相当的优异。 

 一切恶劣条件下的测试,他全都顺利通过了。 

 王怀恩很感激。 

 他心想,如果不是有王浩然在旁边指导,如果不是王浩然把标准搞得比较高。 

 舰载机想要一次搞定,恐怕是非常不可能的。 

 试飞以及测试一共进行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 

 总之,所有的测试以及试飞,这架飞机表现得都非常好。 

 海军和空军方面都参与了测试。 

 当然,这架飞机主要是为海军准备的。 

 海军方面几乎是没有提出任何的整改意见。 

 他们对这架飞机非常的满意。 

 于是,从1985年的8月开始,成飞就已经在做量产的准备了。 

 等到了这年的10月初,这架被命名为歼十五的战斗机就开始投入量产了。 

 一开始,产量是相当低的。 

 毕竟是试生产嘛!一个月也就搞出来两架舰载机。 

 第二个月,产量就提到了10架。 

 毕竟,定型了之后,速度就会增快了很多。 

 也许有的人会说了,那为什么巨鹰家的飞机貌似比咱们生产速度快呢? 

 其实,不是咱们不能快。 

 而是咱们各项工作做得比对方更加精细,每一个部件都精益求精,各个环节绝对不马虎不含糊。 

 还有就是,咱们的技术人员也是对产品升级有着一种狂热。 

 每一批飞机,跟下一批都有可能会有微小的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更合理更能促进飞机的性能。 

 有资深飞行员就说过,别看有些战机外形好像没怎么变,但是,内里的设计已经是在几年内沧海桑田。 

 变化实在是太大。 

 到了1986年的1月初,成飞的舰载机产品已经量产了30余架了。 

 而恰巧这个时候,第一艘国产航母也正巧前期的各种海试已经是完成了。